曹操从只有一郡之地,到横扫北方诸雄成为中原大地最大的势力,离不开一个人的出谋划策,他就是荀彧。 出身名门 少有才名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是荀子之后。他的祖父荀淑曾任郎陵县令,在汉顺帝、桓帝时,很有名望,

曹操从只有一郡之地,到横扫北方诸雄成为中原大地最大的势力,离不开一个人的出谋划策,他就是荀彧。 出身名门 少有才名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是荀子之后。他的祖父荀淑曾任郎陵县令,在汉顺帝、桓帝时,很有名望,号为神君。荀淑生有八子,号称“荀氏八龙”,都很有才名。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国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彧是妥妥的官富二代,名门望族。 荀彧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南阳名士何颙非常欣赏他,说:“这是个可以辅佐帝王的良才!”永汉元年(189),荀彧被举孝廉,授予守宫令。 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荀令留香”与"掷果潘郎"一样,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眼光独到 未卜先知 董卓自立为相国后,荀彧嗅到了危险的气息,随即辞官还乡。对家乡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天下马上有变,危如累卵,应该尽早离去,不能久留。” 但同乡的人大多留恋故土,不愿离去。这个时候冀州牧韩馥派人接荀彧去冀州,同乡的人无人肯相随,荀彧只好独自将迁至冀州避难。 后来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死于战乱。 来到冀州后,冀州已被袁绍所得,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任职,袁绍也待荀彧为上宾。但荀彧却觉得袁绍此人能聚贤才却不能知人善用,成不了大事。 不久,荀彧便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这个时候的曹操甚至还没有一州之地,但荀彧还是毅然决然地舍弃了当时已经有北方霸主之相的袁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这是我的子房啊!”于是任荀彧为别部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兖州之战 力挽狂澜 曹操的父亲曹嵩在投奔曹操路上途径徐州,被陶谦部下所害。曹操大怒,于公元194年出兵讨伐陶谦。刚出征不久,大本营就出事了,原来的得力谋士陈宫因为不满曹操处死几名兖州名士而反叛,并暗中游说了曹操的好友张邈共同起事。 战争开始,张邈派了手下刘翊来和驻守在兖州州治甄城的荀彧说:“吕布是我们请来帮着曹操打陶谦的,率领军队经过此地,请提供军粮给养。” 这话要是一般人那就可能相信了,因为张邈和曹操的关系很铁,他与曹操和袁绍从小就是好友,曹操从洛阳逃亡的时候张邈庇护过他,后来曹操陈留起兵也曾得其大力帮助。而曹操对张邈也有救命之恩。 两人的关系好到是可以托付家人的程度,谁又能想到这样的交情张邈还能反曹操呢? 但荀彧就能!一听这话荀彧就知道出事了,一边加强警戒,一边急召夏侯惇。 为什么要找夏侯惇过来? 因为荀彧知道,这种情况下人心浮动,甄城作为兖州州治,叛军想要硬攻下城不容易,这时候就需要提防叛军内应。果不其然,夏侯惇过来一查,有督将,大吏数十人与张邈和陈宫私通,以为内应,夏侯惇连夜诛杀了打算叛变的数十人,至此。甄城算是保住了! 这就是荀彧在兖州之战的第一大作用,保住大本营! 危机还没解除,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动,率兵数万来攻甄城。郭贡来到城下要求与荀彧见面,其他人包括夏侯惇都劝荀彧不要去,因为荀彧是甄城的主心骨,一旦出了事甄城就会不保。 这个时候显示的就不光是荀彧的才干了,还有勇气。荀彧说郭贡这人和张邈平日里没什么来往,这次趁着乱,这么快就来了,应该没时间和吕布他们商量好。这个时候就必须见他不可,就算不能说服他帮我们,也能使他保持中立,不去见他,他要是觉得受了怠慢,起了疑心,和吕布结盟打我们就是一定了。 于是就去见了郭贡,郭贡一看荀彧无丝毫惧意,知道甄城有了防备,不是那么容易啃的下来。于是引兵退走,甄城这才算是彻底保全了。 稳定了甄城之后,荀彧迅速分析局势,思考兖州还有哪些城池是可以守住的。这时候程昱也在甄城,荀彧很快就想到程昱是东阿人,东阿与范县相邻,程昱在这两地都有声望,派他出去是有希望保住这两个城的。 结果程昱去了范县,很容易就说服范县倒戈,杀了吕布派往范县的将领。之后派兵在东阿附近的黄河沿岸驻守,阻断陈宫渡河的道路,东阿得以保全。 由此,曹操一方得保甄城,范县,东阿,此三城所以保全,曹操根据地不失,荀彧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徐州的曹操听说了陈宫背叛的事,火速回军救援,又遭吕布濮阳反间计,还好甄城不失才有后路重整旗鼓。 公元195年,徐州牧陶谦去世,曹操想趁着这个机会夺取徐州,然后再回军消灭吕布。荀彧认为不妥,向曹操陈述了他的三个理由: 1.舍弃根据地是不明智的。高祖守保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虽有困顿失利,但最终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今兖州就是将军的“关中”“河内”,还没有消灭根据地的敌人就出去谋求其他城池是不妥的。 2.消灭吕布并不难,如今我们已击溃了李封、薛兰,如果分兵东击陈宫,陈宫必定不敢西顾,我们趁机组织队伍收割麦子,节约粮食,储备谷物,就可以一举打垮吕布。 如果现在不管吕布,而去向东攻打徐州,多留兵则出征兵力不足,少留兵则只有让全体百姓守城,不要说收麦,连上山砍柴也不能进行。吕布乘虚进攻,民心就会更加动摇,只有鄄城、范县、濮阳可以保全,其余的城都会失去,那就等于您不再占有兖州了。 3.虽然陶谦死了,但徐州并不好打。那里的人接受往年失败的教训,必然因畏惧而团结一致,内外呼应。如今东边徐州的麦子已经收割,他们必定坚壁清野,等待将军。既攻不下城,又抢掠不到物资,不出十天,十万大军还没有作战,已先自陷困境了。上次讨伐徐州,您曾实行威罚,徐州的子弟们想到父兄的仇恨,必然人人固守,不肯归降,即使您能攻破城池,仍不能使他们归顺。 曹操听完这才打消了东征的念头,不久,曹操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 兖州之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有着定基的作用。而这一战能够胜利,荀彧当居首功。 知人善用 明以举贤 荀彧为曹操推荐了许多有才之士,比如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陈群、杜畿、司马懿等大名鼎鼎的谋士。 曹操是宦官之后,早期曹操在吸引名士来投这一方面完全没有优势,荀彧来了之后凭借自己的人脉和荀氏家族的名声,慢慢为曹操吸纳了许多名士,他所推荐的人大多称职能干,曹操也赞叹说荀彧有识人之明。 劝奉天子 匡扶汉室 公元196年7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返回洛阳。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徐州还未平定,韩暹、杨奉刚刚将天子迎到洛阳,往北连结张杨,暂时还不能控制他们。 荀彧则对曹操说,迎接汉献帝是必须的,原因有二: 1.将军是义兵勤王起的家,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 2.迎奉天子是顺从大义的举动,是符合人们的期望的,而且对统一北方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出兵讨伐不从的诸侯才能名正言顺 以弱胜强 决胜千里 自从曹操迎奉汉献帝后,袁绍就十分不满。此时袁绍已经占据冀、青、并三州,幽州也马上到手,而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 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认为是败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知道曹操肚量大,不会因为这种事生气,一问曹操才知道袁绍来信的事。曹操问荀彧:“现在想要讨伐不义,但力量无法匹敌,怎么办”? 荀彧说:“自古以来较量于成败场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纵然弱小,也必将变得强盛;如果是庸人,纵然强大,也会变得弱小。刘邦、项羽的存亡,足以可以使人明白这个道理。 现今与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狭窄,任用人才却疑心太重,您明正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这在度量上胜过袁绍; 袁绍遇事迟疑犹豫,少有决断,往往错过良机,您却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拘成规,这在谋略上胜过袁绍; 袁绍军纪不严,法令不能确立,士兵虽多,却不能巧为任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虽少,却都奋战效死,这在用兵上胜过袁绍; 袁绍凭其名门贵族,装模作样,耍小技而博取名誉,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者大多归附于他,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荣,行为谨严克己,而在奖励有功之人时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效的士人都愿为您效劳,这在德行上胜过袁绍。 凭借这四方面的优势辅佐天子,扶持正义,征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强大又有何用?”曹操听后非常高兴。 公元198年到199年,曹操听从荀彧的建议,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做好了基础准备。 此时,袁绍已经击灭幽州公孙瓒,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六月,河北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 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做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啊!” 荀彧却有不同意见,他说:“袁绍兵虽多但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 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前期曹操抓住时机取得了一些战略胜利,但是在兵力、粮草、军货、财力上袁绍仍然占据明显的优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都。 荀彧回信说:"眼下军粮虽少,还比不上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那样艰难。当时刘、项双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您以仅及敌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 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而审配、许攸、颜良、文丑、田丰等人在这场战争中的走向,和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样。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袁绍败退北走,遣军屯于仓亭。 公元201年,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 荀彧认为:“现在袁绍失败,部众离析,应趁此机会,一举平定河北;我们背靠兖州、豫州,如果远征江、汉,这时袁绍要是收其残部,乘虚攻击我们的后方,您的大事就完了。” 曹操纳其计,遂于四月挥军北进,扬兵于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 机鉴先识 未能充志 公元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让董昭偷偷询问荀彧意见。荀彧看出曹操有反汉自立的倾向,仍然坚持反对此事,他认为曹操本来是起兵以匡扶朝廷,安定国家,怀着忠诚之心,有所为有所不能为,不能做出违背德行的事。曹操知道后开始对荀彧很不满,两人由此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裂痕。 此时正好在征讨孙权,曹操派荀彧到谯县慰问军队,乘机留下荀彧在军中,不久后曹操军队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因为忧虑而死。第二年,曹操就升为魏公了。 关于荀彧的死因有很多个版本,但核心围绕的都是荀彧与曹操不和。荀彧一直以来都是为了匡扶汉室而战,曹操一开始也有匡扶汉室之心,但后来地盘大了之后野心逐渐变大,有了自立之心。 曹操在心底可能认为荀彧就像他的铁哥们,他想自立的时候第一个问荀彧,就是有种默认荀彧铁定会支持他的心理,但荀彧并没有,他有自己的志向和原则,并不是愚忠之人。两人因此产生隔阂也是不难预见的事了。 荀彧有能洞察明理,预先知道要发生的事情的能力,提前发现了曹操要篡位的苗头,但力有不逮,不能阻止,后期无法发挥自己的才智,可叹可惜!

发表于:2022-08-18 00:10
2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