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名片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十二经脉
外文名
twelve
regular
channels
别
名
十二正经
功
能
运行气血、联接脏腑、沟通上下
属络关系
属于十二脏腑
应用学科
中医药;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十二经脉联接相传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表1: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十二经脉分类
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的合称。又称“十二经”或“十二正经”。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的“十一脉”,其中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温(脉)”之循行近于今之手少阴心经;而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脉(脉)”则近于今之手厥阴心包络经。《灵枢·经脉》才明确载全了十二经脉,沿用至今。
十二经脉分布介绍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分布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具体分布特点如表5-3。
┌──────────┬──────────┬──────────┬──────────┐
│ 部 位 │ 第一侧线 │ 第二侧线 │ 第三侧线 │
├──┬───────┼──────────┼──────────┼──────────┤
│ │ 胸部 │足少阴肾经(距 │足阳明胃经(距│足太阴脾经(距 │
│ │ │胸正中线二寸) │胸正中线四寸)│胸正中线六寸) │
│ ├───────┼──────────┼──────────┼──────────┤
│前 │ │ │ │足太阴脾经(距│
│ │ 腹部 │足少阴肾经(距 │足阳明胃经(距 │腹正中线四寸)│
│ │ │腹正中线半寸) │腹正中线二寸) │足厥阴肝经从少│
│ │ │ │ │腹斜向上到胁 │
├──┼───────┼──────────┴──────────┴──────────┤
│ │ 肩胛部 │ 手三阳经 │
│ ├───────┼──────────┬──────────┬─────────┤
│后 │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 │
│ │ 背、腰部 │(距背正中线一│(距背正中线三 │ │
│ │ │寸半) │寸) │ │
├──┼───────┼──────────┴──────────┴─────────┤
│ │ 腋部 │ 手三阴经 │
│侧 ├───────┼───────────────────────────────┤
│ │胁、侧腹部 │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
└──┴───────┴───────────────────────────────┘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
│ │ 内 侧 │ 外 侧 │
├─────┬─────┼───────────────┼───────────┤
│ │ 前 │ 太阴经(肺) │ 阳明经(大肠)│
│ ├─────┼───────────────┼───────────┤
│ 手 │ 中 │ 厥阴经(心包) │ 少阳经(三焦)│
│ │ 后 │ 少阴经(心) │ 太阳经(小肠)│
├─────┼─────┼───────────────┼───────────┤
│ │ 前 │ 太阴经(脾) │ 阳明经(胃) │
│ 足 │ 中 │ 厥阴经(肝) │ 少阳经(胆) │
│ │ 后 │ 少阴经(肾) │ 太阳径(膀胱)│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十二经络分布与表里关系 相 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 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十二经脉属络关系
十二经络分属于十二脏腑。所谓十二脏腑,即五脏六腑再加上心脏的外膜——心包。心包也算一脏。这样每一条经脉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名称,如肺经、胃经、大肠经等。另外十二条经脉还根据所属的脏腑的阴阳属性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位置特点,而定经脉本身的阴阳属性。脏为阴,肢体的内侧为阴,凡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内侧,故称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外侧,故称阳经。阴经包括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种。阳经包括太阳经、少阳经和阳明经三种。又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有上下的不同,分布在上肢的称为手经,分布在下肢的称为足经。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流注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经穴歌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 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起,天鼎浮(扶)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穴小肠经,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
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边,
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
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
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
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少阴肾经穴歌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谷照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
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 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瘈脉颅息角耳门,和醪上行丝竹空。
合并图册(6张) 足少阳胆经穴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足厥阴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
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
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十二经脉经脉图
详细经脉图如下:
目录
百度名片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十二经脉
外文名
twelve
regular
channels
别
名
十二正经
功
能
运行气血、联接脏腑、沟通上下
属络关系
属于十二脏腑
应用学科
中医药;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十二经脉联接相传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表1: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十二经脉分类
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的合称。又称“十二经”或“十二正经”。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的“十一脉”,其中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温(脉)”之循行近于今之手少阴心经;而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脉(脉)”则近于今之手厥阴心包络经。《灵枢·经脉》才明确载全了十二经脉,沿用至今。
十二经脉分布介绍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分布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具体分布特点如表5-3。
┌──────────┬──────────┬──────────┬──────────┐
│ 部 位 │ 第一侧线 │ 第二侧线 │ 第三侧线 │
├──┬───────┼──────────┼──────────┼──────────┤
│ │ 胸部 │足少阴肾经(距 │足阳明胃经(距│足太阴脾经(距 │
│ │ │胸正中线二寸) │胸正中线四寸)│胸正中线六寸) │
│ ├───────┼──────────┼──────────┼──────────┤
│前 │ │ │ │足太阴脾经(距│
│ │ 腹部 │足少阴肾经(距 │足阳明胃经(距 │腹正中线四寸)│
│ │ │腹正中线半寸) │腹正中线二寸) │足厥阴肝经从少│
│ │ │ │ │腹斜向上到胁 │
├──┼───────┼──────────┴──────────┴──────────┤
│ │ 肩胛部 │ 手三阳经 │
│ ├───────┼──────────┬──────────┬─────────┤
│后 │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 │
│ │ 背、腰部 │(距背正中线一│(距背正中线三 │ │
│ │ │寸半) │寸) │ │
├──┼───────┼──────────┴──────────┴─────────┤
│ │ 腋部 │ 手三阴经 │
│侧 ├───────┼───────────────────────────────┤
│ │胁、侧腹部 │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
└──┴───────┴───────────────────────────────┘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
│ │ 内 侧 │ 外 侧 │
├─────┬─────┼───────────────┼───────────┤
│ │ 前 │ 太阴经(肺) │ 阳明经(大肠)│
│ ├─────┼───────────────┼───────────┤
│ 手 │ 中 │ 厥阴经(心包) │ 少阳经(三焦)│
│ ├─────┼───────────────┼───────────┤
│ │ 后 │ 少阴经(心) │ 太阳经(小肠)│
├─────┼─────┼───────────────┼───────────┤
│ │ 前 │ 太阴经(脾) │ 阳明经(胃) │
│ ├─────┼───────────────┼───────────┤
│ 足 │ 中 │ 厥阴经(肝) │ 少阳经(胆) │
│ ├─────┼───────────────┼───────────┤
│ │ 后 │ 少阴经(肾) │ 太阳径(膀胱)│
└─────┴─────┴───────────────┴───────────┘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十二经络分布与表里关系 相 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 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十二经脉属络关系
十二经络分属于十二脏腑。所谓十二脏腑,即五脏六腑再加上心脏的外膜——心包。心包也算一脏。这样每一条经脉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名称,如肺经、胃经、大肠经等。另外十二条经脉还根据所属的脏腑的阴阳属性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位置特点,而定经脉本身的阴阳属性。脏为阴,肢体的内侧为阴,凡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内侧,故称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外侧,故称阳经。阴经包括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种。阳经包括太阳经、少阳经和阳明经三种。又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有上下的不同,分布在上肢的称为手经,分布在下肢的称为足经。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流注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经穴歌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 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起,天鼎浮(扶)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穴小肠经,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
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边,
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
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
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
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少阴肾经穴歌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谷照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
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 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瘈脉颅息角耳门,和醪上行丝竹空。
合并图册(6张) 足少阳胆经穴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足厥阴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
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
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十二经脉经脉图
详细经脉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