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有一座“盲人之城”|声声入耳

生生相惜
熬夜修仙。法力无边。我命由我。不由天。

在德国,有一座盲人之城


在德国中部的黑森州,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马尔堡(Marburg)。它坐落在拉恩河(Lahn River)畔,河流穿城而过。在它的南边,则是大名鼎鼎的法兰克福(Frankfurt)。


图为: 马尔堡地理位置


马尔堡是一座历史古城。它拥有迷宫般狭窄的鹅卵石街道,街道两旁是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和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不过,这座小城对于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盲人来说,却有着最独特的存在,因为马尔堡有另一个别称 “盲人之城”[Blindenstadt]。


长期以来,马尔堡一直是无障碍设施的开发和应用中心。对于每个走进马尔堡的盲人来说,这座小城带给他们的绝不止是生活的无障碍。


图为: 马尔堡城市地图


01.从战火中诞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战争的发起国之一,当时的德意志帝国不仅给世界带来了深重苦难,也让本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资料显示,德国军人在一战中的总伤亡人数大约为750万人,包括阵亡、失踪和受伤者。其中,有超过340万人被评为伤残军人。


战争期间,马尔堡成立了一个开创性的盲人教育机构,即马尔堡盲人学校,为战争中失明的年轻人提供教育机会。从那时起,该机构培养了无数有志进入高校深造的盲人学生,还为盲人带来了无数发明,包括第一版盲人数学和化学书籍、盲人听力图书馆、声学交通信号灯、盲人城市地图等等。


如今,马尔堡仍在付诸努力,并深刻塑造了周围的城镇。


02.盲人的学术天堂


马尔堡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路德和兹威里就曾在此进行著名的宗教对话和关于圣餐意义的争论。德国的浪漫主义也从马尔堡获得了有决定意义的推动。法律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格尼将一批文学家聚集在身边,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格林兄弟(Grimm Brothers)。在马尔堡,他们获得了创作德国民歌集和童话集的灵感。


马尔堡的大学是德国大学里盲人学生比例最高的,也是盲人获得学位最多元的。


在以往,法学和心理学是最受盲人欢迎的课程,因为这些学科的材料以文字为主,可以通过屏幕阅读器等辅助工具轻松学习。而现在,教师和学生们正在打开另一个领域——自然科学。


由于实验室工作的危险性,以及图像、图表和图形的无处不在,长期以来,自然科学领域对盲人来说一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但在马尔堡盲人学校教授化学的教师托比亚斯·马恩克(Tobias Mahnke)看来,这些学科没有理由受到如此限制。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就开发了一种特殊传感器,当液体在化学反应中变亮或变暗时,它会发出或高或低的蜂鸣声。这足以证明,很多科学演示过程都是可以找到视觉辅助方案的。


“事实上,我们当中没有人可以看到分子和原子,然而化学教育却如此直观。为什么呢?盲人不应该受到这么多限制,因为视力正常的人也看不到这些。” 托比亚斯·马恩克说。事实上,他和其他教师也一直在努力,开发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去帮助他们的学生敲开自然科学的大门。


2017年,学校开设了第一门高中化学课程。实验室根据盲人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调整,用穿孔金属盒中的电炉代替了带有明火的本生灯。马恩克和沙帕特开发了一种教学生认识热和火的方法,使用热敏膨胀纸,让他们探索燃烧着的蜡烛的特性。疫情期间,马恩克还使用印在膨胀纸上的凸起图表向学生讲授新冠病毒的感染曲线。


德国人利昂·波茨(Leon Portz)现在在杜塞尔多夫学习生物化学和计算机科学,是那里的第一个盲人生物化学学生。他说,自己对科学的热情真正高涨起来,是他从德国中部的家乡搬到附近的马尔堡,进入了盲人学校后开始的。而他,正是托比亚斯·马恩克的学生。


乌韦·博伊森(Uwe Boysen)是一名退休的盲人法官,也是德国盲人和视力障碍人士协会(DVBS)的前*。他曾就读于盲人学校,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马尔堡学习法律。在他看来,在马尔堡发展起来的社区意识和自助意识在激发创新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它给你勇气,让你敢于尝试新事物”。


03.未来智慧城市的参考


在马尔堡,到处都能听见盲杖的“咔嗒”声。盲人在交通信号灯、人行道和地板上的脊线和凸点的帮助下,可以在城镇上自由行走。


市中心的每个红绿灯都配备了特殊的声学和触觉支持,公交车司机接受过停车培训,自动取款机带有耳机插孔,建筑物也通常有凸起的地图和平面图,而马尔堡的城堡和城市广场等主要景点的详细微型青铜模型,也能让盲人游客感受到每个地标的内容。


无障碍休闲设施则遍布整个城市。马尔堡市剧院提供戏剧的音频描述,餐厅制作盲文菜单,超市给予代购服务,店员经常与盲人顾客打交道。视障者同样可以自由参加马术、划船、足球、登山和滑雪俱乐部。


菲利普大学的视障电影制片人和媒体研究员达戈·谢林(Dago Schelin)在对马尔堡作为包容性创新模式的案例研究中,将马尔堡描述为“盲人智能城市”(Smart City for the Blind)。这种智能不是围绕数字技术,而是更加以人为本,它以不同人群之间的支持性互动和可触达的服务为中心。在这个层面,马尔堡可能会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参考。


结语


笔者花了大篇幅作文的目的,当然不只是向大家介绍马尔堡这么简单,而是想让更多人看到无障碍城市的“马尔堡模式”。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力推进,无障碍理念日受认可的当下,“马尔堡模式”能给我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带来许多启发。


当然,与一座人口仅有8万、面积仅为124.5平方公里的小城相较,中国城市以其庞大的体量,市政治理难度无疑要大得多。但笔者以为,像盲文城市地图、建筑、景点触摸模型以及真正无障碍的城市盲道等的城市配套,难道不能为我们的城市所用吗?


在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残疾人,而健全之人也有垂垂老矣之时。建设一座无障碍城市,需要的是社会各界齐心合力。作为一名视障人士,我向往马尔堡,但更期待出现中国式的“马尔堡”。我始终相信,每一位残障人士都深爱着自己生活的城市和乡村,期盼着它越来越无障碍。


大海很大,海浪喧哗,倘若只是一两个人抛卵入海,激起的浪花很快就会被吞没;但若众人合力,推石入海,则能声如洪钟,必有回响。

发表于:2024-06-25 16:28
5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