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四个圈”:聊聊Binary Dynaquattro入耳耳机

数码小果酱
熬夜修仙。法力无边。我命由我。不由天。

Binary(百纳瑞)这个品牌成立于2016年,最初我知道这个品牌是因为圈内大佬琦琦称道有加的EP1和独角兽耳塞,此两款使用单动铁单元,而声音我有幸听过一耳朵,高度均衡但不无趣的声音表现,加上小到出奇的产品体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之后这个品牌似乎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一个月前我突然收到他们寄来的一款动圈入耳耳机,让我惊叹于“原来还没倒闭(误)”之余,迅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隔5年之后突然而至的新品,会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又能否和当下的热门耳机竞争呢?


新耳机名为


DynaQuattro(戴拿??),简称“DQ”……看名字大家也猜到了,这是个


动圈耳机


,而且居然在这么小的腔体里放了四个单元,分别是10mm动圈+8mm动圈+6.8mm动圈+6mm被动振膜,其中主动发声的有3个,不发声的被动单元起的是代替传统声学后腔的作用。如果你觉得这样略有些奇怪的声学配置还不够“有趣”的话,那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DynaQuattro用类似


动铁耳机


的多分频技术,使用三种完全不同的单元分别负责不同的频段,以实现精准的声音控制。按我的理解,这是用类似动铁耳机的分频技术来“管”动圈单元,这能行?罢了,耳朵收货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耳机包装是典型的国产同类型产品包装,这里就一笔带过了——不过有一说一黑金的色彩搭配还挺和谐,看着挺舒服。开启包装后,除了耳塞本体、耳套、线材之外,还有一个磨砂半透明上盖的防水收纳盒,做工不错,有够硬核。耳机线材是无氧铜,标配可更换插头(能换4.4很重要,和这耳机的声音特性有关)。从包装和配件来看DQ透着浓浓的“理工男”气息,突出一个简单实用,要么不给,要给就给足的思维路子。


耳机本体还是挺耐看的,尤其这个机械风十足的面板加分不少。铝合金CNC面板+树脂3d打印腔体兼顾了质感和佩戴舒适度。面板上的浮雕是有立体感的,摸起来凹凸不平;腔体则是黑色半透材质,颜值还不错。腔体金属面板的边缘,用很精细的字体作为装进了4个动圈单元的腔体,DQ显得很小巧,搭配原配耳套的佩戴感觉很轻便、贴合,同时不算很深的入耳程度也适合长时间聆听。


就外在层面而言,DQ虽然不是满分好学生,但给个“良好以上”的评价是没问题的。精巧细致的设计,舒适的佩戴,轻便的重量,简单实用而有质感的配件,在各个层面都给这款产品增色不少。而关于它的声音,才是标题称其为“有趣”的根源。


这款耳机定价1699,刚好处在从入门到进阶的“卷王”重灾区价位,不仅有动圈,有圈铁,还有趋于成熟的平板单元入耳耳机,可谓竞争激烈。而DQ刚开声给我的印象并不算好,因为这个一千多的小玩意,直推需要几倍价格的播放器才能推出我比较满意的声音水准——当然后来我自己证实了,这塞子也没那么难推,和final B1、AK Zero1去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可话说回来,DQ绝不是入门级的小尾巴能伺候得了的。在相对低的价位,至少也要带高增益的主流小尾巴才可以大致发挥出DQ的实力。不过在使用了半个多月之后,经过一定程度的煲机,会发现这塞子的驱动门槛还会随着单元振膜的进入状态而“降级”,现在像海贝R4、凯音N3U这样的播放器也能推得挺好了。而我自己日常使用DQ,则主要使用乾龙盛mub1、山灵M7来搭配驱动,此外,森韵的蓝牙解码耳放BT10开启高增益后搭配DQ的声音也是有模有样。


说完推力再来说说DQ的声音风格。这塞子一开声我就脱口而出“不愧是EP1的品牌做的东西”,在声音风格上和EP1有着高度的继承性,中正还原、高密度的


声音辨识度


很高,要不是在低频和泛音方面带有明显的动圈特征,我几乎要以为这玩意又是个纯动铁塞子。如此健康的声音走向,在如今3000元内市场都属罕见的——当然,代价就是需要付出比一般单动圈或者圈铁塞子更高一些的推力。有意思的是虽然我会把DQ归入“素”的一类,但其声音本身却相当“生猛”,一点儿也不是单薄纤细、突出线条感的走向,而是拳拳到肉、大开大合、粗中有细的印象。这样的描述似乎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接下来给大家细细解释。


能量分布方面因为有3个发声单元且应用了类似动铁单元分频的技术,所以不能用寻常的“动圈能量守恒”来解释DQ的能量分布。在我看来这是一条三频分布较为平均的塞子,但在此基础上相对而言低频还是要“抢眼”了一些。倒不是说DQ的低频量感巨多,而是在充足的量感之内蕴含着超强的能量感和下潜深度,以及弹性,这样的低频在大动态有需求时能够瞬间迸发出恐怖的能量感,是很“爽”的一件事。而中频看似是DQ最“平淡”的一环,实则是控制着整个声音走向的中枢——乍一听云淡风轻的没什么厚度,却有着过人的密度和颇具高级感的还原能力,男声女声乃至


圆号


、萨克斯风等管乐器在DQ身上都是还原度相当好的声音,同时对毛刺的削除也做得比较好,传入耳中的声音并没有太多的齿音和刺激感。高频同样是这条耳机的亮点,还原+高解析,外加平滑的延伸和过渡,以及带点儿“松香味”的高音细节——如果你喜欢这样平淡的调音,甚至可以从DQ的高频里听出一丝丝“毒”味儿来。


DQ这样的声音无疑是杂食度很高的,包括古典和摇滚在内我觉得胜任都没问题。不过就个人听感而言,我主观上觉得这耳机聆听古典和器乐、OST类型的爽度会强于流行人声。同时,开阔而真实的声场和出色的动态范围会给现场类音乐的回放增色不少。只要你接受它的调音,那它在同价位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最后提一下DQ的潜力——虽然大家都知道我是很反对“用塞子上台”的,但这塞子好歹配个普通前端也能听,只是它的上限在哪我很想知道,没忍住插上钰龙阿修罗试了一下,不得不说到底是“四个圈”,潜力方面还是相当强悍的,这套搭配下有那么几次我恍惚都忘了这是个小耳塞而不是大耳机了……大推力下DQ的声音完整度会更上一层楼,低频的饱满度和下潜很夸张,甚至有了清晰的层次感;中频和高频则有几分“真水无香”的意味,保持原有特点的同时更加舒展和耐听了。总之这条耳机就是,你用随身播放器或者小尾巴来推,能让你听得舒服;而用大推力砖头或者干脆上台的话,能让你听得很爽,就这么简单。


对于普通入门烧友来说,我未必会推荐DQ,理由也很简单:一是这样的调音有一定的欣赏门槛;二是本身有一定的推力需求。两者结合在一起是有可能劝退新手的。不过对于这样声音过硬、性价比出色的入耳耳机,我还是忍不住要用这篇文章来推荐一下。也希望Binary能在今后推出更多有实力的同时又有意思的产品,为HiFi产品声音风格的多样化添砖加瓦吧。

发表于:2024-09-22 10:14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