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伤科学芝颈椎病的介绍。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见于30~60岁的人,男性多于女性。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剌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属中医学"项筋急"、"项肩痛"、"眩晕"等范畴。其临床表现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痠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解剖生理】


  颈椎共有7个,椎间盘6个,椎管和推间孔由椎体和椎弓组成。除第一、二颈椎外,颈3~7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图5.1)。


  (一)寰椎:即第一颈椎,上连枕部,组成枕寰关节。寰椎无椎体,也无棘突,适宜头部作环转运动。寰椎由前后弓和两个侧块组成,前弓较短,与枢椎的齿状突构成寰齿关节。后弓较长,有向上后方的结节,是项韧带和头后小直肌的附着处,侧块上方与枕骨髁构成枕寰关节,侧块下方与枢椎构成寰枢关节。(图5-2,5-3)


  (二)枢椎:即第二颈椎,在椎体上方有一齿状的隆起,称为齿突,与寰椎构成寰齿关节,头做旋转运动时,齿突为轴枢,故又称枢椎。第二颈椎棘突长而粗大,横突较小,下垂,不分叉,便于头向左右活动(图5-4)。


  (三)第三至第七颈椎:基本结构大致相同,每节椎骨均包括椎体、椎弓及突起等。前面椎体的连接,主要是钩椎关节,后缘是关节突关节。第三至第七颈椎椎体上缘呈左右方向的凹陷,在椎体两侧偏后方有向上的崎状突起,称为钩突,左右两侧的钩突呈臼状包绕上方的椎间盘,并与上椎体形成滑膜性关节,即钩椎关节。此关节从左右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防止椎间盘向侧方脱出,当椎间盘退化变薄时,上下椎体缘往往发生碰撞而磨损,因而极易产生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缩小。


  (四)颈椎的椎弓根较短而细,因此椎骨的上、下切迹较为狭窄,两者深浅也近似。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组合形成椎间孔,颈椎的椎间孔为斜位的骨性管,呈卵圆形,其纵径大于横径。由于椎间孔的前后径小,若后关节突和椎体向前、后移位或骨赘形成,则可使前后径进一步缩小,临床上易出现神经根和椎动脉受挤压。


  (五)关节突间关节:位置接近水平,因此稳定性较差,脊神经根位于此关节的前方,一旦椎间盘发生萎缩性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突间关节囊松弛,就容易发生椎体滑脱,从而使椎间孔变窄而产生神经根刺激症状。


  (

发表于:2024-09-27 14:28
4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