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掌上盲图,新看点,新期待!地方两会陆续开启,奏响各地残疾人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20250120,,进入1月中旬,全国各地纷纷进入“两会时间”。
1月13日,河北、福建、广西、黑龙江四省率先开启,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透露了2025年的一系列重点工作,涉及扩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贸易稳增长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这一时间节点不仅标志着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束,更预示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其中,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地两会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到残疾人身上,深度关注他们的无障碍生活、就业等民生问题,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方面彰显高“言”谈,拿出“妙策略”。
夯实残疾人特教、康复等保障体系
岁初的广西,阳光和煦温暖。随着孩子们开启寒假生活,特教学校的老师们将精力投入下一阶段工作。
身为广西政协常委、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的黄丽娟,早早就紧锣密鼓地走访了多家特殊教育学校,认真准备了关于特教事业发展的建议。
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强调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颁布并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将残疾人教育纳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
在国家及自治区一系列政策支持保障下,广西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为此,广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黄丽娟在广西两会上建议,进一步加强广西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同时,建议根据“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推动普通高中、中高等职业院校通过随班就读、专门编班等形式,扩大招收残疾学生规模,满足残疾青少年高中、中高等职业教育需求。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两头延伸”以及进一步发挥部门协同联动作用,形成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
此外,广西政协委员、残联党组成员、残联副理事长许健强提交了关于加强广西人工耳蜗医疗保障水平的提案。据记者了解,目前,广西约有90万听力障碍者,其中,重度以上患者超过5万人,占患者总数9%。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是帮助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恢复听力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自2020年开始,自治区医保局将1-14周岁(含14周岁)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设备按每套不高于56500元的标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依然存在报销年龄限制瓶颈凸显、医用材料管理不够细化、耳蜗产品售后服务未纳入医保等问题,给人工耳蜗手术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西人工耳蜗医疗保障水平,许健强建议取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对人工耳蜗植入的年龄限制,对全年龄段听力障碍人群提供医疗保障。同时,建议医保部门对人工耳蜗这类特殊的医用材料实行专项管理,在DRG系统中设定特定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的医用材料,为医院更高效地开展手术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此外,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体外言语处理器、线圈等必需配件的使用寿命一般在五年左右,建议将人工耳蜗配套设备更换升级纳入报销范围。
有爱则无碍。2025年湖南省两会期间,湖南省人大代表、长沙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会长李丽带来6条建议,其中有5条关注着湖南无障碍环境建设。
“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存在对无障碍设施改造关注不足、无障碍环境改造不完善、无障碍环境轻配套服务等问题。”李丽说,城市更新中,还需要更专业的力量做规划和设计,比如引进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及第三方运营团队,有效盘活小区闲置资产,让残疾人可以自己驾着轮椅,安全出门、平安归家。
据记者了解,李丽一直着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服务人口老龄化战略,2024年所提人大建议《关于抢抓政策机遇将无障碍纳入城市体检特色指标,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建议》被纳入省人大常委会重点建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残疾人事业也要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向现代化,残疾人不能掉队。
探索和创新残疾人就业新路径
除了教育、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残疾人就业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依然是各地两会关注的重点。
不管走到哪个城市,总能遇到一些特殊的身影——或是网约车里张贴的“我是听障司机”,或是社区咖啡馆里的“星星咖啡师”们,又或是奔跑在寒冬里、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的残疾人骑手们……残疾人在不同领域蹚出了一条条职业之路。
2025年开年,电影《小小的我》上映。这部讲述脑瘫群体生活的励志影片,向观众展现出不同于“刻板印象”的残疾人群体形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今年的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人大代表、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蒋裕燕重点关注了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近年来,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大多集中在庇护性就业场所,或从事一些简单、低薪的工作,如手工制作、清洁服务等,收入微薄且不稳定。”通过前期的调研,蒋裕燕发现,针对这部分群体,在现行核定低保家庭收入时,将在辅助性就业机构中不超过最低工资部分计入了家庭收入,这使得从事其他工作的残疾人在享受低保、医疗救助、教育补贴等社会福利时,受到限制。甚至,有些重度残疾人家庭为了达到低保合格线,不得不放弃就业,以此获得托底的保障。
就此,蒋裕燕建议,针对这部分特殊困难群体,出台“在核定低保时,将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收入不超过最低工资部分不计入家庭收入”相关政策,让他们的生活不因参与就业而降低标准,为这一群体及其家庭带来更多福祉。
根据统计,过去一年,浙江新增残疾人就业11987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近九成为稳定就业岗位。新的一年,浙江将出台新版残疾人帮扶性就业政策,计划新打造100家三星级以上残疾人之家、100家帮扶性就业基地。
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海民进界别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支持的提案。提案指出,现阶段残疾人职业教育资源存在分布不均、课程单一问题。城区间、市区与郊区间差异显著,现有培训多集中于面点、按摩、家政等基础技能,主播、运营等新兴行业课程缺失,无法满足市场对残疾人就业技能多元化的需求。另外,残疾人就业对政策的依赖度高,自主就业能力偏低。
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2年,上海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占68%,集中就业占11%,灵活就业占9.1%。
为此,上海民进界别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建议。在财政支持上,倡导设立专项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资金,精准用于学校设施完善、课程创新开发与教师专业培训;加大对聘用残疾人企业或机构的税收优惠与补贴力度,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课程设置上,瞄准新产业趋势,增添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相关专业,依据市场需求与残疾人兴趣爱好,开展电商直播、农村实用技术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助力其适应新兴就业岗位。建议构建“教育+IP+求职”新路径,设立残疾人职业发展规划师资格证,为残疾人提供专业职业规划指导。
“推动残疾人就业,是实现残疾人融入社会、改善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河北省人大代表、邢台开放大学副校长杨密婷一直关注残疾人就业问题。通过调研,杨密婷发现,近年来,河北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就业社会环境也有了明显变化,但在不同地域、不同层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河北省未就业适龄残疾人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与普通人职业技能培训相比,残疾人就业技能亟待提升。
杨密婷建议,加强残疾人定向职业培训,如开展家政服务、电子商务、手工编织、面点制作等项目的中长期培训班,提升残疾人个人技能。同时,开展残疾人个性化创业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她同时呼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和制度。积极推动落实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针对残疾人的不同群体、不同就业形式,进一步完善对用人单位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超比例奖励等制度,促进更多残疾人就业。
每年的各地两会,都承载着残疾人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新一年积极奋进的新期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顺应广大残疾人的新期待,不畏挑战、阔步前行,共同开创我国残疾人事业更美好的未来!
目录
本文转自掌上盲图,新看点,新期待!地方两会陆续开启,奏响各地残疾人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20250120,,进入1月中旬,全国各地纷纷进入“两会时间”。
1月13日,河北、福建、广西、黑龙江四省率先开启,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透露了2025年的一系列重点工作,涉及扩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贸易稳增长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这一时间节点不仅标志着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束,更预示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其中,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地两会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到残疾人身上,深度关注他们的无障碍生活、就业等民生问题,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方面彰显高“言”谈,拿出“妙策略”。
夯实残疾人特教、康复等保障体系
岁初的广西,阳光和煦温暖。随着孩子们开启寒假生活,特教学校的老师们将精力投入下一阶段工作。
身为广西政协常委、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的黄丽娟,早早就紧锣密鼓地走访了多家特殊教育学校,认真准备了关于特教事业发展的建议。
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强调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颁布并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将残疾人教育纳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
在国家及自治区一系列政策支持保障下,广西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为此,广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黄丽娟在广西两会上建议,进一步加强广西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同时,建议根据“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推动普通高中、中高等职业院校通过随班就读、专门编班等形式,扩大招收残疾学生规模,满足残疾青少年高中、中高等职业教育需求。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两头延伸”以及进一步发挥部门协同联动作用,形成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
此外,广西政协委员、残联党组成员、残联副理事长许健强提交了关于加强广西人工耳蜗医疗保障水平的提案。据记者了解,目前,广西约有90万听力障碍者,其中,重度以上患者超过5万人,占患者总数9%。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是帮助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恢复听力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自2020年开始,自治区医保局将1-14周岁(含14周岁)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设备按每套不高于56500元的标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依然存在报销年龄限制瓶颈凸显、医用材料管理不够细化、耳蜗产品售后服务未纳入医保等问题,给人工耳蜗手术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西人工耳蜗医疗保障水平,许健强建议取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对人工耳蜗植入的年龄限制,对全年龄段听力障碍人群提供医疗保障。同时,建议医保部门对人工耳蜗这类特殊的医用材料实行专项管理,在DRG系统中设定特定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的医用材料,为医院更高效地开展手术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此外,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体外言语处理器、线圈等必需配件的使用寿命一般在五年左右,建议将人工耳蜗配套设备更换升级纳入报销范围。
有爱则无碍。2025年湖南省两会期间,湖南省人大代表、长沙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会长李丽带来6条建议,其中有5条关注着湖南无障碍环境建设。
“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存在对无障碍设施改造关注不足、无障碍环境改造不完善、无障碍环境轻配套服务等问题。”李丽说,城市更新中,还需要更专业的力量做规划和设计,比如引进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及第三方运营团队,有效盘活小区闲置资产,让残疾人可以自己驾着轮椅,安全出门、平安归家。
据记者了解,李丽一直着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服务人口老龄化战略,2024年所提人大建议《关于抢抓政策机遇将无障碍纳入城市体检特色指标,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建议》被纳入省人大常委会重点建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残疾人事业也要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向现代化,残疾人不能掉队。
探索和创新残疾人就业新路径
除了教育、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残疾人就业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依然是各地两会关注的重点。
不管走到哪个城市,总能遇到一些特殊的身影——或是网约车里张贴的“我是听障司机”,或是社区咖啡馆里的“星星咖啡师”们,又或是奔跑在寒冬里、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的残疾人骑手们……残疾人在不同领域蹚出了一条条职业之路。
2025年开年,电影《小小的我》上映。这部讲述脑瘫群体生活的励志影片,向观众展现出不同于“刻板印象”的残疾人群体形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今年的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人大代表、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蒋裕燕重点关注了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近年来,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大多集中在庇护性就业场所,或从事一些简单、低薪的工作,如手工制作、清洁服务等,收入微薄且不稳定。”通过前期的调研,蒋裕燕发现,针对这部分群体,在现行核定低保家庭收入时,将在辅助性就业机构中不超过最低工资部分计入了家庭收入,这使得从事其他工作的残疾人在享受低保、医疗救助、教育补贴等社会福利时,受到限制。甚至,有些重度残疾人家庭为了达到低保合格线,不得不放弃就业,以此获得托底的保障。
就此,蒋裕燕建议,针对这部分特殊困难群体,出台“在核定低保时,将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收入不超过最低工资部分不计入家庭收入”相关政策,让他们的生活不因参与就业而降低标准,为这一群体及其家庭带来更多福祉。
根据统计,过去一年,浙江新增残疾人就业11987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近九成为稳定就业岗位。新的一年,浙江将出台新版残疾人帮扶性就业政策,计划新打造100家三星级以上残疾人之家、100家帮扶性就业基地。
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海民进界别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支持的提案。提案指出,现阶段残疾人职业教育资源存在分布不均、课程单一问题。城区间、市区与郊区间差异显著,现有培训多集中于面点、按摩、家政等基础技能,主播、运营等新兴行业课程缺失,无法满足市场对残疾人就业技能多元化的需求。另外,残疾人就业对政策的依赖度高,自主就业能力偏低。
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2年,上海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占68%,集中就业占11%,灵活就业占9.1%。
为此,上海民进界别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建议。在财政支持上,倡导设立专项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资金,精准用于学校设施完善、课程创新开发与教师专业培训;加大对聘用残疾人企业或机构的税收优惠与补贴力度,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课程设置上,瞄准新产业趋势,增添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相关专业,依据市场需求与残疾人兴趣爱好,开展电商直播、农村实用技术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助力其适应新兴就业岗位。建议构建“教育+IP+求职”新路径,设立残疾人职业发展规划师资格证,为残疾人提供专业职业规划指导。
“推动残疾人就业,是实现残疾人融入社会、改善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河北省人大代表、邢台开放大学副校长杨密婷一直关注残疾人就业问题。通过调研,杨密婷发现,近年来,河北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就业社会环境也有了明显变化,但在不同地域、不同层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河北省未就业适龄残疾人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与普通人职业技能培训相比,残疾人就业技能亟待提升。
杨密婷建议,加强残疾人定向职业培训,如开展家政服务、电子商务、手工编织、面点制作等项目的中长期培训班,提升残疾人个人技能。同时,开展残疾人个性化创业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她同时呼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和制度。积极推动落实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针对残疾人的不同群体、不同就业形式,进一步完善对用人单位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超比例奖励等制度,促进更多残疾人就业。
每年的各地两会,都承载着残疾人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新一年积极奋进的新期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顺应广大残疾人的新期待,不畏挑战、阔步前行,共同开创我国残疾人事业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