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一个无比纯真的年代,在许多人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70后、80后,对这一代人来说,那是真正的流金岁月。似乎那个年代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闪闪发光的,八十年代独特的东西有很多,让我们深情的回忆和感受那个非凡的时代吧。
轱辘圈
轱辘圈一般是男孩的玩具,一共分两部分,钢圈用钢筋或者铁条制成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圈,接头需要铁匠处理,另外就是控制轱辘圈的工具,将一米多长的8号铁丝前段弯成U形。轱辘圈推起来时,那种金属摩擦的声音非常刺耳,但小朋友们却非常享受。大家在一起比速度、比技艺、比谁的轱辘圈做的更好。轱辘圈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当时也算是一种稀罕物吧。
黑白电视机
1958年中国才诞生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但当时存量极少。直到80年代才陆续普及,当时有牡丹牌、熊猫牌、北京牌等等。谁家如果拥有一台电视机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八十年代我国还没有出现有线电视,需要室外电线或者电视机自带的天线接收信号,每个地区都会有电视信号发射塔,每个电视台转播的内容不一样,所以换台的同时需要将天线杆同步转动,不然电视画面会跳动、有雪花。如果遇到大风天气,电视的接收信号会受到影响,所以都会提前把天线杆进行固定,民间从来不缺乏创造,有些人用铝锅盖自制电视天线,由于接收的面积变大了,因此接收的效果很好。黑白电视机
电视室外天线。气门芯呲水器
气门芯呲水器的制作非常简单,将圆珠笔芯的珠子弄掉,后面的塑料笔芯留2厘米左右。用一根气门芯套在笔芯上,然后在在把医用点滴快慢控制器套在气门芯上,最后把气门芯的另一头系上死节。玩的时候需要用注射器吸满水,从圆珠笔芯端打进去,这时候气门芯就会膨胀。吸满水后,用点滴控制器作为水阀,就可以尽情的玩了。
气门芯呲水枪器
冰鞋
北方
的小朋友冬天都喜欢玩冰,
冰车
比较小儿科,有些技术含量的还属于冰鞋。冰鞋根据个人脚掌的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薄木板,在木板左右两侧固定两根8号铁丝,用绳子将冰鞋固定于双脚,就可以在冰面上滑了,滑冰的时候身体要前倾,否则摔倒极易磕后脑勺,那种嗡嗡的感觉记忆犹新。冰鞋的前后需要钉几枚钉子,作为刹车和前进的助力。
冰鞋草图
录音机
八十年代娱乐资源匮乏,每年最大的娱乐盛宴就是春节晚会,平时的电视节目以新闻和电视剧为主。音乐主要通过磁带传播的,录音机也是家庭中很重要的物件了,往往都会摆放在非常醒目的位置,彰显这个家庭的生活品味的档次。一盘磁带大概有12首歌,分正反两面,录音机有快进功能。如果想听自己喜欢的曲目,可以根据目录凭感觉快进到合适的位置。录音机的按键机械很强,那种咔咔的感觉很是怀念。录音机一般有收音机功能,小朋友当然喜欢小喇叭广播了,那美妙的旋律,熟悉的声音,收录了几代人的记忆。
洋井
很长一段时间北方人都靠洋井解决吃水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农村也通了自来水,或者使用上了水泵,洋井逐渐的消失了。洋井主要由井管、井体、出水口、井抽子、井把5个部件组成,打井的时候,将一根粗钢管一端焊成锥形,然后在最下面管子上钻些空,倒进一定的粗盐填充,就可以把钢管打到地下,粗盐的作用是防止打管过程中,管孔被堵塞,待打到地下水层,盐融化后,管孔就通畅了。压水的时候需要用一定的引水,作用是形成一个真空的状态增加吸力,冬天天气寒冷,压完水需要把水放掉,不然水管会冻上,冻上后就得用火慢慢的烤,非常麻烦。井把是铸铁的,也是一个易损部件,容易折断。寒冬腊月,井的一圈形成厚厚的冰,小朋友们喜欢在上面打滑。
拨棱锤
拨棱锤是用来搓麻绳的,将其悬于屋梁上,将小股麻丝通过旋转拨棱锤搓成麻线,麻线用来纳鞋底。拨棱锤有木制的也有用羊小腿骨制成。如今很少有人自己做鞋穿了,这些老物件难得一见更何况掌握其技艺了。
手纳鞋底
铅坨羊毛胡子毽子
当时小朋友们玩的毽子都是自制的,铅坨羊毛胡子毽子很多人会很陌生,八十年代很多牙膏皮都是铅的,把用过的牙膏皮放在铁勺中融化,去除杂质,然后用土豆做一个模具,抠出毽子大小和形状,中间插根筷子头,然后把铅水倒入土豆模具中,冷却后取出铅坨,用一绺山羊胡子穿进铅坨,中间钉一个木楔子就制作完成了,制作铅坨毽子的铅不易太厚,不然太重,影响使用。
踢毽子
可以单人踢、双人踢、多人踢,基本动作有盘、磕、拐、蹦等。
陀螺
陀螺东北人称之为“冰嘎”,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陀螺都是木制的,形状也大同小异,但东北林区的冰嘎有自己的属性,制作起来也没有木制陀螺那么复杂,只需要找到一个大号螺母和一个与之匹配的钢珠就可以了,把钢珠钉到螺母中就完成了。然后做一个抽打的工具就可以玩了,可以在雪地和冰面上玩,小朋友们会比赛,谁的冰嘎转的快、转的时间长。
螺母冰嘎类似上图(将圆螺母换成六边螺母就可以了)
螺母
剃须刀
80年代电动剃须刀还非常少见,基本都是传统的宽刀片,有一个不锈钢头和一个把组成,刀片非常的薄且极其锋利,一般放在一个铝制小盒中,盒子里面还有一个镜子,这样的配置现在看来也是高端产品了。(传说中的刮脸刀片就是这个)
篦子
篦子是女士使用的东西,80年代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远不如现在,当时虱子、
跳蚤
非常多,虱子的卵叫
虮子
,虮子非常的小,喜欢寄生在人的头发中,尤其留有长发的人,由于多而且小,所以想要去除它就需要
篦子了。
爆米花机
爆米花机是一个大肚锅,摇把端有一个压力表,蹦爆米花的时候还需要一个吹风机辅助。爆米花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小零食,那个物质还不是很丰富的年代,吃爆米花也是一种很奢侈的事情。爆米花主要有玉米和大米两种,小朋友们非常盼望蹦爆米花的老爷爷,因为他们过来的时间和位置都不固定,一声爆米花的“放炮”声音会很快吸引很多人排队蹦爆米花,那时候需要自己准备玉米或大米、燃料、糖精。现在虽然也有爆米花,但却吃不出当初的味道了。
发条铁皮玩具、搪瓷杯、搪瓷盆、一些老式日化产品如
香脂
、
香粉
等也是80年代独有的特色,一些商家抓住了人们怀旧的心理,近年来也纷纷重新生产推向市场,因此本文就没有赘述。主要写的是彻底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一些物件,和大家一起回忆回忆过去。
目录
80年代,一个无比纯真的年代,在许多人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70后、80后,对这一代人来说,那是真正的流金岁月。似乎那个年代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闪闪发光的,八十年代独特的东西有很多,让我们深情的回忆和感受那个非凡的时代吧。
轱辘圈
轱辘圈一般是男孩的玩具,一共分两部分,钢圈用钢筋或者铁条制成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圈,接头需要铁匠处理,另外就是控制轱辘圈的工具,将一米多长的8号铁丝前段弯成U形。轱辘圈推起来时,那种金属摩擦的声音非常刺耳,但小朋友们却非常享受。大家在一起比速度、比技艺、比谁的轱辘圈做的更好。轱辘圈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当时也算是一种稀罕物吧。
轱辘圈
黑白电视机
1958年中国才诞生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但当时存量极少。直到80年代才陆续普及,当时有牡丹牌、熊猫牌、北京牌等等。谁家如果拥有一台电视机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八十年代我国还没有出现有线电视,需要室外电线或者电视机自带的天线接收信号,每个地区都会有电视信号发射塔,每个电视台转播的内容不一样,所以换台的同时需要将天线杆同步转动,不然电视画面会跳动、有雪花。如果遇到大风天气,电视的接收信号会受到影响,所以都会提前把天线杆进行固定,民间从来不缺乏创造,有些人用铝锅盖自制电视天线,由于接收的面积变大了,因此接收的效果很好。黑白电视机
电视室外天线。气门芯呲水器
气门芯呲水器的制作非常简单,将圆珠笔芯的珠子弄掉,后面的塑料笔芯留2厘米左右。用一根气门芯套在笔芯上,然后在在把医用点滴快慢控制器套在气门芯上,最后把气门芯的另一头系上死节。玩的时候需要用注射器吸满水,从圆珠笔芯端打进去,这时候气门芯就会膨胀。吸满水后,用点滴控制器作为水阀,就可以尽情的玩了。
气门芯呲水枪器
冰鞋
北方
的小朋友冬天都喜欢玩冰,
冰车
比较小儿科,有些技术含量的还属于冰鞋。冰鞋根据个人脚掌的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薄木板,在木板左右两侧固定两根8号铁丝,用绳子将冰鞋固定于双脚,就可以在冰面上滑了,滑冰的时候身体要前倾,否则摔倒极易磕后脑勺,那种嗡嗡的感觉记忆犹新。冰鞋的前后需要钉几枚钉子,作为刹车和前进的助力。
冰鞋草图
录音机
八十年代娱乐资源匮乏,每年最大的娱乐盛宴就是春节晚会,平时的电视节目以新闻和电视剧为主。音乐主要通过磁带传播的,录音机也是家庭中很重要的物件了,往往都会摆放在非常醒目的位置,彰显这个家庭的生活品味的档次。一盘磁带大概有12首歌,分正反两面,录音机有快进功能。如果想听自己喜欢的曲目,可以根据目录凭感觉快进到合适的位置。录音机的按键机械很强,那种咔咔的感觉很是怀念。录音机一般有收音机功能,小朋友当然喜欢小喇叭广播了,那美妙的旋律,熟悉的声音,收录了几代人的记忆。
录音机
洋井
很长一段时间北方人都靠洋井解决吃水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农村也通了自来水,或者使用上了水泵,洋井逐渐的消失了。洋井主要由井管、井体、出水口、井抽子、井把5个部件组成,打井的时候,将一根粗钢管一端焊成锥形,然后在最下面管子上钻些空,倒进一定的粗盐填充,就可以把钢管打到地下,粗盐的作用是防止打管过程中,管孔被堵塞,待打到地下水层,盐融化后,管孔就通畅了。压水的时候需要用一定的引水,作用是形成一个真空的状态增加吸力,冬天天气寒冷,压完水需要把水放掉,不然水管会冻上,冻上后就得用火慢慢的烤,非常麻烦。井把是铸铁的,也是一个易损部件,容易折断。寒冬腊月,井的一圈形成厚厚的冰,小朋友们喜欢在上面打滑。
洋井
拨棱锤
拨棱锤是用来搓麻绳的,将其悬于屋梁上,将小股麻丝通过旋转拨棱锤搓成麻线,麻线用来纳鞋底。拨棱锤有木制的也有用羊小腿骨制成。如今很少有人自己做鞋穿了,这些老物件难得一见更何况掌握其技艺了。
手纳鞋底
铅坨羊毛胡子毽子
当时小朋友们玩的毽子都是自制的,铅坨羊毛胡子毽子很多人会很陌生,八十年代很多牙膏皮都是铅的,把用过的牙膏皮放在铁勺中融化,去除杂质,然后用土豆做一个模具,抠出毽子大小和形状,中间插根筷子头,然后把铅水倒入土豆模具中,冷却后取出铅坨,用一绺山羊胡子穿进铅坨,中间钉一个木楔子就制作完成了,制作铅坨毽子的铅不易太厚,不然太重,影响使用。
踢毽子
可以单人踢、双人踢、多人踢,基本动作有盘、磕、拐、蹦等。
陀螺
陀螺东北人称之为“冰嘎”,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陀螺都是木制的,形状也大同小异,但东北林区的冰嘎有自己的属性,制作起来也没有木制陀螺那么复杂,只需要找到一个大号螺母和一个与之匹配的钢珠就可以了,把钢珠钉到螺母中就完成了。然后做一个抽打的工具就可以玩了,可以在雪地和冰面上玩,小朋友们会比赛,谁的冰嘎转的快、转的时间长。
螺母冰嘎类似上图(将圆螺母换成六边螺母就可以了)
螺母
剃须刀
80年代电动剃须刀还非常少见,基本都是传统的宽刀片,有一个不锈钢头和一个把组成,刀片非常的薄且极其锋利,一般放在一个铝制小盒中,盒子里面还有一个镜子,这样的配置现在看来也是高端产品了。(传说中的刮脸刀片就是这个)
剃须刀
篦子
篦子是女士使用的东西,80年代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远不如现在,当时虱子、
跳蚤
非常多,虱子的卵叫
虮子
,虮子非常的小,喜欢寄生在人的头发中,尤其留有长发的人,由于多而且小,所以想要去除它就需要
篦子了。
篦子
爆米花机
爆米花机是一个大肚锅,摇把端有一个压力表,蹦爆米花的时候还需要一个吹风机辅助。爆米花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小零食,那个物质还不是很丰富的年代,吃爆米花也是一种很奢侈的事情。爆米花主要有玉米和大米两种,小朋友们非常盼望蹦爆米花的老爷爷,因为他们过来的时间和位置都不固定,一声爆米花的“放炮”声音会很快吸引很多人排队蹦爆米花,那时候需要自己准备玉米或大米、燃料、糖精。现在虽然也有爆米花,但却吃不出当初的味道了。
发条铁皮玩具、搪瓷杯、搪瓷盆、一些老式日化产品如
香脂
、
香粉
等也是80年代独有的特色,一些商家抓住了人们怀旧的心理,近年来也纷纷重新生产推向市场,因此本文就没有赘述。主要写的是彻底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一些物件,和大家一起回忆回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