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也曾努力合群

小时候父母总是将那句“你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成绩,考上个好大学就有出息了”挂在嘴边。在他们口中,大学生活精彩纷呈:能够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能够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组织活动,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决定,还能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仅仅是那句“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决定”就让我心动不已。这种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在高三到大学的那个暑假尤为强烈。我近乎着了魔一样,每天翻来覆去地在网络上搜索自己即将就读的那所大学,希望能获取到更多的信息,还通过不同渠道搜索新生群、迎新群,企图从中找到同专业的同学提前取得联系。


  


  经过一番努力,我真的加上了许多和自己一样的新生。暑假结束前,我还将五湖四海的同学通过QQ和微信等各种渠道汇集在一起,自发组建起班级群。为了日后能和大家融洽相处,在学校要进行网上预报道前,我细心提醒每一位同学及时注册、更换照片,甚至会和他们聊聊自己提前了解到的关于学校的信息。


  


  而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合群。用父母的话说就是:大学就是要多交朋友。


  


  正因如此,从大一入学开始,我就对所有人都特别热情,对他们的请求更是来者不拒。每次看到同学们得到我的帮助后扬起的笑脸,我都觉得自己和他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然而,我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


  


  大一入学后不久,班级组织了一次入党积极分子的评选活动。在那个时候,同学们除了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室友有一些了解,对班里的其他同学并不是特别了解。而乐于助人的我,似乎毫无疑问会成为最高票数的获得者。没想到,事实给我泼了一大盆冷水。在这次评选活动中,我仅获得了两票,这两票还是来自我的两个舍友。


  


  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我当时特别不理解。我那么努力合群,那么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大家,为什么反而没有得到大家的肯定呢?


  


  更让我不能理解的是,我的另外一个舍友也没有选我。那时我以为,同一个宿舍的人,未来还要在一起相处好几年,理应互相照顾,更不用说投票了。我不知道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惹得她不痛快。回到宿舍后,我犹豫了很久,还是忍不住找她问了原因。她的回复时至今日我仍记得:“我就是觉得有更好的人选,而不是因为你是我舍友,就必须投票给你。”


  


  舍友的话提醒了我,不是帮助别人就一定要索取到什么。而我也在那次学到了进入大学的第一个道理:你可以把所有人当好朋友,但他们的好朋友永远不会只有你一个。


  


  后来的两年,我一直在努力融入到另外两个舍友的生活中,哪怕很多时候,我和她们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并不相同。我们的不一样让我和她们越走越远。但如果说真的脱离那个小团体,不再去迎合她们,我真的没有这个勇气和魄力。直到有一天,某一门课要求自行组队完成项目,看到她们两个选好题目后,我特别自然地也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却被告知每个项目的参与人数是有限制的,她们想单独组队。


  


  如今,我仍记得自己当时的难以置信和手足无措。但也多亏那次的被抛弃,我才能有机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和别的班的朋友组队,感受到兴趣相投的快乐。后来,我打开那个只有我聊天最多的三人群组,果断按下了删除键,也删除了那个努力合群的自己。


  


  从那之后,没有了刻意迎合,我的大学生活过得自在而隨性。我不再委屈自己,那些我曾经非常想但因为种种原因搁浅的事情,都被我一一拾起。更深刻地说,我在努力追寻那个真实的自己。


  


  从努力合群到自在生长,我并不是鼓励每个人都极端地选择独处,我只是想说,永远不要刻意去迎合别人,那样的你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合群并非志同道合,如果你真的遇见了有共同理想、共同爱好的盟友,就请你们并肩前行。如果没有遇见,就请你做好最真实的自己,勇敢地独自走过这段美好又无法重头再来的青春年华。

发表于:2023-10-15 16:35
2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