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讲利率对价值投资者的影响。
我这里讲的利率,不是说美国国债利率做为市场定价之锚这种老生常谈的东西,而是更深入的探讨融资融券利率带来的低风险套利机会,这个比宽泛的讲美国国债利率要实际得多,它很有可能会直接影响股票的资金面,对我们给价值股的估值带来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现在从券商那里拿到的利率大概是年化百分之六的样子,这数据是我前几天刚问过海通证券弄来的,估计网上谈还能谈到更低,姑且就按百分之六来计算好了。已知融资利息是百分之六,某股票的股息率是百分之七而且看样子可以长期发放,那直接买一万元股票,每年的股息红利就是七百元,而加上杠杆的话,总共一万五的资金,百分之七的股息就是一千零五十元,减掉五千元融资利息三百元,剩余七百五十元。
这七百五十元就比你单单只买股票不加杠杆要多五十块钱,可别小看这五十块,那也是千分之五的增强收益了,而且不用付出多少额外成本,假设有十个亿百多亿去做这件事,那额外能吃到的息差就很多了,会不会有资金这样做呢?我相信肯定会有的,那么问题来了,谁能保证股票的股息率一直按百分之七发放呢?这里就要考验投资者的基本功了,像富安娜,双汇发展这种,勉强可以算是稳定百分之七股息的类型,像格力电器这种,资质就要稍微差点,勉强也可以充个数,其余银行煤炭就很难讲了,看上去煤炭最近的股息率特别高,但你翻翻以前几年的煤炭业绩,亏损的时候也有,这就不能保证它以后每年都有百分之十几的股息红利发给你了,事实上周期和金融这两个板块的业绩都不是太靠谱,前者经营波动大,后者本身杠杆高,挣的都是不太安心的钱,连续消费股稍好一点,周期消费股介于两者之间,只能做个替补打算。
我们姑且假设像双汇发展这种股票股息率一直能稳定在百分之七,对比融资的百分之六利息,加上杠杆就是额外能多赚钱的,股价跌得越多,相对应的股息率就会越高,对比融资利息的差额也越高,相对就会吸引更多的融资盘进场托底,所以个股的股息率是比较难达到百分之六至七这条线的,能有低风险套利的机会,就会有杠杆资金蜂拥而至,如果券商能降低融资利息,保证会有更多的杠杆加上去,把股价炒起来,让低风险收益保证在一个比较低或者没有的水平上,要知道这里仅仅考虑的是吃利差这种低风险的套利模式,还没考虑牛市来临时资金周期的回归,那时你还想找百分之七的红利股,恐怕百分之三都难找到了,这些杠杆资金既可以在低点时吃息差过活,等股票反转以后还能吃个戴维斯双击获得高额收益,恐怕心里都在偷着乐呢,也许正是因为可以吃两头,所以一般价值投资者也不太乐意直接把股价拉起来,能在底部横多久就横多久,反正一来可以分红复投,二来可以吃杠杆息差,等时间够长了手里筹码积累得足够多了,市场上的浮筹自然就很少了,拉起来也就完全不费力了。
另外,跌到吃股息的红利线就拉满杠杆肯定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有时候股票下跌也不会跟你讲什么道理,所以价值投资者要加红利杠杆也是非常小心的,通常会先加个三分之一,比如一万块能加五千杠杆,可能就只加一千五先试试看,等几个月以后股价如果不涨,就再加个三分之一,直到一年过去,久期又减了一年,这时如果股价还不涨就把杠杆全加满,这时新的一年红利也快下来了,资金面还是有腾挪余地的。
这种红利杠杆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高抛低吸了,你在百分之七股息这里加了杠杆买入,股票直接给你涨十个点,融资盘肯定就直接卖了,白得的十个点利润谁不想要?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再把杠杆加回来就好了,如此高抛低吸也可以在第二次,第三次融资加仓时使用,反正只要融资买入有足够差价,杠杆资金肯定先跑为敬,等于变相的做了几个网格交易,这种是最省时间,最省融资利息的套利方法,要是直接涨上去怎么办?手里还有满仓的股票呢,还怕赚不到钱?
所以,这也往往是熊市底部,白马股呈现反复震荡筑底的走势原因,一方面,震荡的时间长了,企业盈利会自然减少投资久期,让股票的估值越来越低,一方面有源源不断的红利补充,最后,还可以利用红利杠杆反复做高抛低吸获取差价,有这三方面因素,夹头们在熊市底部就不愁没事干,大盘也往往涨一点就被砸下来的原因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企业的基本面不能发生变化,如果判断不准的话,误把周期当价值,很可能会一路跌下去不见底的,到时候搞红利杠杆就会变得很惨,芒格老头搞阿里巴巴就是这样亏钱的,加杠杆非但不能高抛低吸,反而放大了亏损。
我们常说的北上资金,里面有好大一部分其实都是内资价投换了一个马甲,据不能证实的小道消息,港岛那边的融资利息比我们要低得多,可能这帮资金早早就借道港岛去搞红利杠杆了,结果没想到A股不按套路出牌,资金的反身性周期把大白马杀得嗷嗷叫,底部割肉的基民们不停把大白马往地底下拖,直到真正的红利杠杆,也就是内资的融资利息都低过了股息率,这才慢慢筑底成功,现在就是一个消化基民割肉浮筹的过程了,许多大白马也基本达到红利杠杆的门槛了,像伊利股份,今年的业绩应该是一块九左右,按以往百分之七十的分红率来算,每股分红应该在一块三左右,勉强也有五个多点够得上稍微加一点红利杠杆了,股价再向下的可能性会变得越来越低,但红利杠杆的高抛低吸肯定有一个过程,别想着一下子就冲到多高多高,有兴趣的可以稍微做一点高抛低吸,没兴趣的直接关注白马股的年报季报就好,只要基本面没变化,过个两三年,股价翻一番是跑不了的。
目录
今天来讲讲利率对价值投资者的影响。
我这里讲的利率,不是说美国国债利率做为市场定价之锚这种老生常谈的东西,而是更深入的探讨融资融券利率带来的低风险套利机会,这个比宽泛的讲美国国债利率要实际得多,它很有可能会直接影响股票的资金面,对我们给价值股的估值带来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现在从券商那里拿到的利率大概是年化百分之六的样子,这数据是我前几天刚问过海通证券弄来的,估计网上谈还能谈到更低,姑且就按百分之六来计算好了。已知融资利息是百分之六,某股票的股息率是百分之七而且看样子可以长期发放,那直接买一万元股票,每年的股息红利就是七百元,而加上杠杆的话,总共一万五的资金,百分之七的股息就是一千零五十元,减掉五千元融资利息三百元,剩余七百五十元。
这七百五十元就比你单单只买股票不加杠杆要多五十块钱,可别小看这五十块,那也是千分之五的增强收益了,而且不用付出多少额外成本,假设有十个亿百多亿去做这件事,那额外能吃到的息差就很多了,会不会有资金这样做呢?我相信肯定会有的,那么问题来了,谁能保证股票的股息率一直按百分之七发放呢?这里就要考验投资者的基本功了,像富安娜,双汇发展这种,勉强可以算是稳定百分之七股息的类型,像格力电器这种,资质就要稍微差点,勉强也可以充个数,其余银行煤炭就很难讲了,看上去煤炭最近的股息率特别高,但你翻翻以前几年的煤炭业绩,亏损的时候也有,这就不能保证它以后每年都有百分之十几的股息红利发给你了,事实上周期和金融这两个板块的业绩都不是太靠谱,前者经营波动大,后者本身杠杆高,挣的都是不太安心的钱,连续消费股稍好一点,周期消费股介于两者之间,只能做个替补打算。
我们姑且假设像双汇发展这种股票股息率一直能稳定在百分之七,对比融资的百分之六利息,加上杠杆就是额外能多赚钱的,股价跌得越多,相对应的股息率就会越高,对比融资利息的差额也越高,相对就会吸引更多的融资盘进场托底,所以个股的股息率是比较难达到百分之六至七这条线的,能有低风险套利的机会,就会有杠杆资金蜂拥而至,如果券商能降低融资利息,保证会有更多的杠杆加上去,把股价炒起来,让低风险收益保证在一个比较低或者没有的水平上,要知道这里仅仅考虑的是吃利差这种低风险的套利模式,还没考虑牛市来临时资金周期的回归,那时你还想找百分之七的红利股,恐怕百分之三都难找到了,这些杠杆资金既可以在低点时吃息差过活,等股票反转以后还能吃个戴维斯双击获得高额收益,恐怕心里都在偷着乐呢,也许正是因为可以吃两头,所以一般价值投资者也不太乐意直接把股价拉起来,能在底部横多久就横多久,反正一来可以分红复投,二来可以吃杠杆息差,等时间够长了手里筹码积累得足够多了,市场上的浮筹自然就很少了,拉起来也就完全不费力了。
另外,跌到吃股息的红利线就拉满杠杆肯定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有时候股票下跌也不会跟你讲什么道理,所以价值投资者要加红利杠杆也是非常小心的,通常会先加个三分之一,比如一万块能加五千杠杆,可能就只加一千五先试试看,等几个月以后股价如果不涨,就再加个三分之一,直到一年过去,久期又减了一年,这时如果股价还不涨就把杠杆全加满,这时新的一年红利也快下来了,资金面还是有腾挪余地的。
这种红利杠杆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高抛低吸了,你在百分之七股息这里加了杠杆买入,股票直接给你涨十个点,融资盘肯定就直接卖了,白得的十个点利润谁不想要?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再把杠杆加回来就好了,如此高抛低吸也可以在第二次,第三次融资加仓时使用,反正只要融资买入有足够差价,杠杆资金肯定先跑为敬,等于变相的做了几个网格交易,这种是最省时间,最省融资利息的套利方法,要是直接涨上去怎么办?手里还有满仓的股票呢,还怕赚不到钱?
所以,这也往往是熊市底部,白马股呈现反复震荡筑底的走势原因,一方面,震荡的时间长了,企业盈利会自然减少投资久期,让股票的估值越来越低,一方面有源源不断的红利补充,最后,还可以利用红利杠杆反复做高抛低吸获取差价,有这三方面因素,夹头们在熊市底部就不愁没事干,大盘也往往涨一点就被砸下来的原因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企业的基本面不能发生变化,如果判断不准的话,误把周期当价值,很可能会一路跌下去不见底的,到时候搞红利杠杆就会变得很惨,芒格老头搞阿里巴巴就是这样亏钱的,加杠杆非但不能高抛低吸,反而放大了亏损。
我们常说的北上资金,里面有好大一部分其实都是内资价投换了一个马甲,据不能证实的小道消息,港岛那边的融资利息比我们要低得多,可能这帮资金早早就借道港岛去搞红利杠杆了,结果没想到A股不按套路出牌,资金的反身性周期把大白马杀得嗷嗷叫,底部割肉的基民们不停把大白马往地底下拖,直到真正的红利杠杆,也就是内资的融资利息都低过了股息率,这才慢慢筑底成功,现在就是一个消化基民割肉浮筹的过程了,许多大白马也基本达到红利杠杆的门槛了,像伊利股份,今年的业绩应该是一块九左右,按以往百分之七十的分红率来算,每股分红应该在一块三左右,勉强也有五个多点够得上稍微加一点红利杠杆了,股价再向下的可能性会变得越来越低,但红利杠杆的高抛低吸肯定有一个过程,别想着一下子就冲到多高多高,有兴趣的可以稍微做一点高抛低吸,没兴趣的直接关注白马股的年报季报就好,只要基本面没变化,过个两三年,股价翻一番是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