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财报季,许多公司都出了年报一季报,突击看了一大堆报表以后,总结的一些炒股的经验教训。
因为我以前是炒ETF的,对财报的增长之类没那么敏感,总是缺什么就想什么,ETF缺的是分红和现金流,所以炒股就比较重视这些,加上DCF模型里比较重视的净资产收益率,所以不自觉的选股就偏向这两个方面,选出来的洋河,伊利和豪悦护理大体上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无论分红还是ROE都保持得还可以,伊利的年报虽然还没有出,但我估计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的可能性同样也比较小,这样三支重仓股都是个位数增长,分红率都是百分之五十以上,股息率大体在百分之四到五左右,没有捅啥大漏子,洋河亏百分之十左右,豪悦护理赚百分之十五左右,伊利赚百分之四左右,加上其它股票亏赚的一些,总体上微微盈利几个点,成绩只能说马马虎虎,跟大佬们不能比,但基本也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现金流比较好,重点持仓的股票也不打算随便更换了,希望今年能有多一点的增长吧。
总结了过去之后,就是我最近思考和学习的成果了,我关注的季报大概有三期的样子,去年三季报,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A股想要涨得多一点还得看增长,单单看价值的话只有修复价值的时候涨得多一点,这个是比较慢的,想中短期获得比较高的收益的话,最好还是看增长和周期景气度,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几个例子,一是中原传媒,它的年报增长是非常多的,和山东出版一样是增长百分之三十多,这对一个价值股来说很显然算是大幅增长了,因此也从低位的八块多一口气涨到十四块,那时虽然年报还没有出,但先知先觉的大资金肯定已经为年报的炒作做好了准备,散户得知年报增长的时候,股价已经涨上去了,所以说A股这么多散户喜欢做趋势呢,信息实在太滞后了,想炒价值真的不容易。
同理,如果增长不行的话,股价跌起来也是毫不手软的,同样是中原传媒,它的今年一季报是不太好的,在去年的高基数上今年减了不少,这马上就反应在股价上,一口气从十四块跌到十一块左右,基本把一季度的涨幅跌回去一半,这些未知的信息很容易就把散户玩得晕头胀脑,你基本上是很难猜测一个公司的业绩报表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它也没什么数学规律,并不是说去年好今年就一定好,也不是说去年坏了今年就可能变好,我感觉这东西随机性真的很强,尤其是一些小公司,你基本上不能用任何线性外推的方法去推测它们的业绩,大一点的公司还好,研究的人多一些,而且盘子也相对大一点,操纵的难度大,所以业绩相对会可信一点也好预测一点。
对于这种情况,我也没啥太好的办法,只能说买的时候尽量多看一些数据,不要对未来有太高的期望,同时买的时候尽量挑市盈率较低的时候入手,并且判断公司业绩回归的可能性大一点,也就是说,如果公司去年高增长的话,最好不要预计它今年同样也高增长,尽量把期望放低一些,把估值压低一些,这样可以免受一些戴维斯双杀的伤害,这里同样举几个例子,一是扬州金泉,它前年的增长是百分之百,去年主营收入就负了不少,虽然利润降得少一点,但大家还是当它周期处理,把估值压得比较低,我看好它的时候股价好像是四十四左右,结果现在跌到三十九,最低杀小盘那会跌到三十四,由此可见,最好不要随便对高增长抱太大的期待,产业的景气度是很难预测的。还有一个莱克电器,同样也是前年增长很多,去年就不怎么增长了了,这个我看好的时候是二十出头,现在虽然涨到二十五,那也是因为我看好的时候估值比较低,如果往高了冲进去买,也未见得能赚钱,所以说,对成长的渴望也不能太强烈,尤其不能线性外推,认为某公司过去高增长今年就一定能高增长,从而不计较估值的大胆买入,这样真的是比较危险的,最好还是等它们估值下降,短线趋势走得比较稳的时候再进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宁可把资金浪费在低增长的价值股里,也不能随便出去浪,毕竟低估值的价值股你拿个一年两年是肯定会涨的,而且涨得比利息快一点,而成长股要是买贵了,亏起来也比较惨的,没那个必要,一定要等很有把握才能出手。
另外一点是看成长最好多看几年,有一些股我看上去觉得很好,但一翻过去的业绩,就发现它们的稳定性比较差,有时候一年增长许多,但可能上一年就降了许多,两年下来等于业绩没动,这种股票一般波动性很大,收益很不稳定,买的时候散户因为缺乏信息真的很难把握。
除了成长之外,我现在对A股的价值估值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一定的期间内,市场的有效性还是存在的,它会给出一个比较通用的估值标准也就是十五倍市盈率左右,好多行业都是如此,像食品行业,无论是伊利还是一些白酒,基本都会往十五倍市盈率这里靠一靠,许多股票你看起来它估值很便宜,但等业绩报告一出来,它就一下跳到十五倍市盈率去了,比如看起来很便宜的某某股,年报或者一季报来个业绩大降,它的市盈率就很神奇的跳到十五倍左右,和不少它的同行们站在一起了,其实从无风险收益率算起来,现在应该是无风险百分之三左右除以三分之二,权益收益率应该在百分之五,价值股的中枢位置应该在二十倍市盈率左右,但因为货币通缩,所以A股的整体估值比较低,只有十五倍左右,相信以后货币宽松了,价值股的中枢会抬到二十倍左右吧,像美国的可口可乐,人家虽然也没怎么增长了,但分红回购还是把它的市盈率维持在二十四倍左右,相信我们的长期价值好公司将来至少也能混个二十倍市盈率,让现在买进的我们也能吃上一波红利。
有了这个十五倍市盈率的中枢打底,我们就可以计算一些高成长股该有什么样的估值,往上面贴现就可以了,比如成长能力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股票,就可以把它的市盈率稍微估高一点,比如从二十倍往下跌,跌到十六倍左右就可以入手买进了,又比如一些成长性不太行的,买的时候就可以尽量把它们的市盈率压低些,比如十二倍左右买,这样它们即使价值回归涨到十五倍,那也有不少赚头,比如我手里的豪悦护理,买的时候三十八块多,它是肯定没有十五倍的,现在涨到四十四左右,去年每股收益二块八毛六,今年一季度还增长了一点,算上去今年业绩应该是三块左右,对应十五倍市盈率就是四十五块,非常的合理。
当然,有些高成长的股票,它的市盈率是肯定要大于十五倍的,像海大集团,这公司动不动就增长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百的,今年一季度也增长了百分之百,你要硬给它估个十五倍市盈率那是非常难买到的,那你就要给它算贴现久期,比如现在四十倍,要多少年才能增长让市盈率掉回十五倍,如果这个久期算得过长,那这个公司的风险性就会比较大,最好别买,这种久期给它算个一年最多两年也就可以了,像许多研报那样给算三年的增长然后看动态市盈率我是不太同意的,三年时间实在太长了,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像海天味业那样的惨案我可不想在自己身上发生,所以,尽管是高成长,最好也让它的估值在一年最多两年内掉回十五倍市盈率,否则就别买,比如海大集团,如果能保证它今年的业绩增长是百分之百,那三十倍静态市盈率还是可以考虑买入的,还可以再考虑折一点价,万一今年增长不到百分之百呢,所以可以给它打个折,静态二十五倍市盈率可以考虑买,这样才不容易吃亏,当然,能对整体产业结构有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最好了,这样就能根据产业状况来调节自己的估值体系,但这样的人真的很少,我看许多专业研报也是胡说八道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能买到长期稳定收益的股票比较好,能买到长期稳定增长的股票更好,能在便宜的估值,买到能长期稳定增长的股票最好,能把上面这三个条件集齐,选出来的股票无疑是最优秀的,如果三个条件凑不齐,优先选稳定,像伊利股份,其次选便宜,比如在它低于十五倍市盈率的时候买,最后才选成长,能有成长最好,因为成长最不可靠,稳定是我们靠直觉可以判断的,数据也有一定的连贯性,便宜也是可以直接用计算器算出来的,比较客观,只有成长这东西靠的是信息,一方面是产业情况,一方面是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两个信息对散户都是不透明的,所以成长最虚浮,最容易出现问题,有固然好,没有也能赚到钱,至少不容易亏钱,当然,我们最好能努力买到三者齐全的股票,再适当的分散一点,赚钱就比较容易了。
目录
最近财报季,许多公司都出了年报一季报,突击看了一大堆报表以后,总结的一些炒股的经验教训。
因为我以前是炒ETF的,对财报的增长之类没那么敏感,总是缺什么就想什么,ETF缺的是分红和现金流,所以炒股就比较重视这些,加上DCF模型里比较重视的净资产收益率,所以不自觉的选股就偏向这两个方面,选出来的洋河,伊利和豪悦护理大体上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无论分红还是ROE都保持得还可以,伊利的年报虽然还没有出,但我估计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的可能性同样也比较小,这样三支重仓股都是个位数增长,分红率都是百分之五十以上,股息率大体在百分之四到五左右,没有捅啥大漏子,洋河亏百分之十左右,豪悦护理赚百分之十五左右,伊利赚百分之四左右,加上其它股票亏赚的一些,总体上微微盈利几个点,成绩只能说马马虎虎,跟大佬们不能比,但基本也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现金流比较好,重点持仓的股票也不打算随便更换了,希望今年能有多一点的增长吧。
总结了过去之后,就是我最近思考和学习的成果了,我关注的季报大概有三期的样子,去年三季报,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A股想要涨得多一点还得看增长,单单看价值的话只有修复价值的时候涨得多一点,这个是比较慢的,想中短期获得比较高的收益的话,最好还是看增长和周期景气度,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几个例子,一是中原传媒,它的年报增长是非常多的,和山东出版一样是增长百分之三十多,这对一个价值股来说很显然算是大幅增长了,因此也从低位的八块多一口气涨到十四块,那时虽然年报还没有出,但先知先觉的大资金肯定已经为年报的炒作做好了准备,散户得知年报增长的时候,股价已经涨上去了,所以说A股这么多散户喜欢做趋势呢,信息实在太滞后了,想炒价值真的不容易。
同理,如果增长不行的话,股价跌起来也是毫不手软的,同样是中原传媒,它的今年一季报是不太好的,在去年的高基数上今年减了不少,这马上就反应在股价上,一口气从十四块跌到十一块左右,基本把一季度的涨幅跌回去一半,这些未知的信息很容易就把散户玩得晕头胀脑,你基本上是很难猜测一个公司的业绩报表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它也没什么数学规律,并不是说去年好今年就一定好,也不是说去年坏了今年就可能变好,我感觉这东西随机性真的很强,尤其是一些小公司,你基本上不能用任何线性外推的方法去推测它们的业绩,大一点的公司还好,研究的人多一些,而且盘子也相对大一点,操纵的难度大,所以业绩相对会可信一点也好预测一点。
对于这种情况,我也没啥太好的办法,只能说买的时候尽量多看一些数据,不要对未来有太高的期望,同时买的时候尽量挑市盈率较低的时候入手,并且判断公司业绩回归的可能性大一点,也就是说,如果公司去年高增长的话,最好不要预计它今年同样也高增长,尽量把期望放低一些,把估值压低一些,这样可以免受一些戴维斯双杀的伤害,这里同样举几个例子,一是扬州金泉,它前年的增长是百分之百,去年主营收入就负了不少,虽然利润降得少一点,但大家还是当它周期处理,把估值压得比较低,我看好它的时候股价好像是四十四左右,结果现在跌到三十九,最低杀小盘那会跌到三十四,由此可见,最好不要随便对高增长抱太大的期待,产业的景气度是很难预测的。还有一个莱克电器,同样也是前年增长很多,去年就不怎么增长了了,这个我看好的时候是二十出头,现在虽然涨到二十五,那也是因为我看好的时候估值比较低,如果往高了冲进去买,也未见得能赚钱,所以说,对成长的渴望也不能太强烈,尤其不能线性外推,认为某公司过去高增长今年就一定能高增长,从而不计较估值的大胆买入,这样真的是比较危险的,最好还是等它们估值下降,短线趋势走得比较稳的时候再进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宁可把资金浪费在低增长的价值股里,也不能随便出去浪,毕竟低估值的价值股你拿个一年两年是肯定会涨的,而且涨得比利息快一点,而成长股要是买贵了,亏起来也比较惨的,没那个必要,一定要等很有把握才能出手。
另外一点是看成长最好多看几年,有一些股我看上去觉得很好,但一翻过去的业绩,就发现它们的稳定性比较差,有时候一年增长许多,但可能上一年就降了许多,两年下来等于业绩没动,这种股票一般波动性很大,收益很不稳定,买的时候散户因为缺乏信息真的很难把握。
除了成长之外,我现在对A股的价值估值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一定的期间内,市场的有效性还是存在的,它会给出一个比较通用的估值标准也就是十五倍市盈率左右,好多行业都是如此,像食品行业,无论是伊利还是一些白酒,基本都会往十五倍市盈率这里靠一靠,许多股票你看起来它估值很便宜,但等业绩报告一出来,它就一下跳到十五倍市盈率去了,比如看起来很便宜的某某股,年报或者一季报来个业绩大降,它的市盈率就很神奇的跳到十五倍左右,和不少它的同行们站在一起了,其实从无风险收益率算起来,现在应该是无风险百分之三左右除以三分之二,权益收益率应该在百分之五,价值股的中枢位置应该在二十倍市盈率左右,但因为货币通缩,所以A股的整体估值比较低,只有十五倍左右,相信以后货币宽松了,价值股的中枢会抬到二十倍左右吧,像美国的可口可乐,人家虽然也没怎么增长了,但分红回购还是把它的市盈率维持在二十四倍左右,相信我们的长期价值好公司将来至少也能混个二十倍市盈率,让现在买进的我们也能吃上一波红利。
有了这个十五倍市盈率的中枢打底,我们就可以计算一些高成长股该有什么样的估值,往上面贴现就可以了,比如成长能力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股票,就可以把它的市盈率稍微估高一点,比如从二十倍往下跌,跌到十六倍左右就可以入手买进了,又比如一些成长性不太行的,买的时候就可以尽量把它们的市盈率压低些,比如十二倍左右买,这样它们即使价值回归涨到十五倍,那也有不少赚头,比如我手里的豪悦护理,买的时候三十八块多,它是肯定没有十五倍的,现在涨到四十四左右,去年每股收益二块八毛六,今年一季度还增长了一点,算上去今年业绩应该是三块左右,对应十五倍市盈率就是四十五块,非常的合理。
当然,有些高成长的股票,它的市盈率是肯定要大于十五倍的,像海大集团,这公司动不动就增长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百的,今年一季度也增长了百分之百,你要硬给它估个十五倍市盈率那是非常难买到的,那你就要给它算贴现久期,比如现在四十倍,要多少年才能增长让市盈率掉回十五倍,如果这个久期算得过长,那这个公司的风险性就会比较大,最好别买,这种久期给它算个一年最多两年也就可以了,像许多研报那样给算三年的增长然后看动态市盈率我是不太同意的,三年时间实在太长了,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像海天味业那样的惨案我可不想在自己身上发生,所以,尽管是高成长,最好也让它的估值在一年最多两年内掉回十五倍市盈率,否则就别买,比如海大集团,如果能保证它今年的业绩增长是百分之百,那三十倍静态市盈率还是可以考虑买入的,还可以再考虑折一点价,万一今年增长不到百分之百呢,所以可以给它打个折,静态二十五倍市盈率可以考虑买,这样才不容易吃亏,当然,能对整体产业结构有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最好了,这样就能根据产业状况来调节自己的估值体系,但这样的人真的很少,我看许多专业研报也是胡说八道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能买到长期稳定收益的股票比较好,能买到长期稳定增长的股票更好,能在便宜的估值,买到能长期稳定增长的股票最好,能把上面这三个条件集齐,选出来的股票无疑是最优秀的,如果三个条件凑不齐,优先选稳定,像伊利股份,其次选便宜,比如在它低于十五倍市盈率的时候买,最后才选成长,能有成长最好,因为成长最不可靠,稳定是我们靠直觉可以判断的,数据也有一定的连贯性,便宜也是可以直接用计算器算出来的,比较客观,只有成长这东西靠的是信息,一方面是产业情况,一方面是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两个信息对散户都是不透明的,所以成长最虚浮,最容易出现问题,有固然好,没有也能赚到钱,至少不容易亏钱,当然,我们最好能努力买到三者齐全的股票,再适当的分散一点,赚钱就比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