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第一人称来创作故事,这些故事皆取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故而恳请大家切勿过度解读。
我叫陈敏军,70 年代出生在湖南衡阳艳峰寺下的一个小山村。我出生那会农村还是搞大集体,那时候有个说法,“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谁家的劳力多就能多挣工分,也就能多分到口粮。要是谁家人口多但出工的劳力少,那家人基本就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清晨,公鸡的打鸣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大人们早早地起床,简单洗漱后就扛起农具往地里赶。妇女们则在灶台前忙碌,生火做饭,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揉着惺忪的睡眼,帮忙添柴烧火。
春种时节,田野里一片繁忙。男人们赶着老牛,拉着犁铧,在土地上翻开一道道深深的沟垄。女人们则跟在后面,弯着腰,仔细地播撒着种子,额头上满是汗水。小孩们也不闲着,在田边跑来跑去,给大人们递水送饭。那时候的天空湛蓝,阳光洒在大地上,映照着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于是我刚满月,母亲就把我交给奶奶带着,她自己则跟着父亲去地里干活。但刚满月的孩子,久不久就要换尿片吃奶什么的。换尿片还算好,奶奶也是熟手,不至于感到为难,但只要我小嘴一瘪哭闹起来,奶奶就不得不抱着我急慌慌地去地里找我母亲。
我父亲是家里的独子,在他成家前,爷爷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那时的家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那破旧的土坯房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摇摇欲坠。土坯房的墙壁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裂缝,仿佛是岁月刻下的一道道伤痕。屋顶的茅草也已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甚至能看到天光。院子里的地面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好似一张脏兮兮的大花脸。
奶奶也是常年生病,面色蜡黄如陈旧的纸张,脸颊深深地凹陷下去,颧骨高高地凸起。她那单薄的身体消瘦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眼神总是透着疲惫与无力。
母亲过门后生下我,原本就贫寒的家,因为新生命的降临,负担愈发沉重。那时候,我家周围是一片荒凉的景象,稀稀拉拉的几棵老树在寒风中颤抖,枯黄的野草在屋前屋后肆意生长。那几棵老树的树皮干裂粗糙,枝桠干枯扭曲,像是被生活折磨得失去了生机。野草杂乱无章,有半人多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发出呜呜的哀鸣。
母亲面容憔悴却不失温柔,她那原本明亮如星的眼睛,因为生活的操劳而失去了光彩,眼窝深陷,眼角布满了细密的鱼尾纹。她的头发干枯毛糙,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银丝在其间若隐若现。粗糙的双手长满了老茧,关节粗大,却总是轻柔地抚摸着我,传递着无尽的温暖。而父亲,他身材高大却略显单薄,宽阔的肩膀仿佛被生活的重负压得有些弯曲,背也微微驼了起来。他那古铜色的脸上,皱纹过早地刻下了岁月的沧桑,像是一道道干涸的河床。
眼见得就是四张嘴吃饭,如果还是只有我父亲一个人出工的话,到时候只怕全家都得饿肚子,这就叫“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奶奶身体也不好,加上还是小脚女人,抱着我快走几回就喘不过气来。奶奶的小脚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身形摇晃,满脸涨得通红。还是那些邻居乡亲们看不过眼主动伸手抱一下,真是“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到后来,只要看到我奶奶抱着我在路上走,他们干脆就会主动接过去,然后把我送到地里我母亲的手上。
当时我们生产队有两个年纪大的老奶奶,虽然年纪比我奶奶还大不用出工,但她们身体比较结实。一个满脸皱纹却精神矍铄,眼睛里透着慈祥;另一个身材微胖,总是笑呵呵的,让人感到亲切。她们基本就负起了接送我吃奶的任务来。
这个情况持续了好多年,直到我五岁多快六岁的时候开始上学,邻居奶奶们才开始“撒手”不管我了。但父母一直教导我,今后长大了要是有了出息,一定不能忘记邻居们的恩德,毕竟“吃水不忘挖井人”。
麦收时节,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人们手持镰刀,弯着腰,一把一把地收割着麦子。打麦场上,脱粒机轰鸣作响,扬起的麦糠弥漫在空中。大家虽然辛苦,但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上学时,奶奶已经去世了,家里只有父母和我三个人。父母心里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就展现出不错的天赋,老师教的“a、o、e”那些拼音,我只要跟着读一遍就能有板有眼地写出来。
在一个安静的夏日夜晚,月光如水般洒落在宁静的小院里。小院的角落里,几株夜来香悄然绽放,散发出清幽的芬芳。地面上,月光与阴影交织,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中央的那张老旧木桌旁,桌上摆着一壶自家晾晒的凉茶,几只粗瓷大碗随意地放在一旁。父亲穿着那件洗得有些褪色的汗衫,坐在竹椅上,手里轻轻摇着一把蒲扇,扇面上修补的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他那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脸上,刻着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都仿佛藏着生活的艰辛与坚韧。此刻,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难得的放松与满足。
母亲则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她刚放下手中缝补的衣物,温柔的目光不时落在我身上。母亲的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碎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她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那笑容里饱含着对这个家的爱与关怀。
我坐在小凳子上,双手托着腮,仰望着夜空。星星在天上眨着眼,仿佛在和我诉说着神秘的故事。夜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驱散了白日的炎热。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着,父亲讲述着田间劳作的趣事,母亲轻声附和着,偶尔嗔怪父亲几句。我则兴奋地分享着学校里的点点滴滴,父母不时被我的话语逗得哈哈大笑。笑声在小院里回荡,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偶尔有一只飞蛾扑向桌上那盏昏暗的油灯,引得火苗轻轻晃动。有时还能听到几声犬吠,打破夜晚的宁静,真可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墙边的蛐蛐不知疲倦地吟唱着,为这温馨的画面增添了一份自然的和声。
在这个宁静的夏日夜晚,一家人就这样坐在院子里,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温馨,时光仿佛也变得格外温柔,将这份美好深深地印刻在记忆的深处。
多少个夜晚,我们一家人坐在坪里乘凉的时候,父亲会摸着我的头非常欣慰地说:想不到我家这薄田里,也能长出好苗子来,将来一定要有出息。
在父母这样的叮嘱中,我慢慢长大,小学毕业时,我以学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乡中学。这时候,已经包产到户,家里的条件也有所改善,父母更是埋头苦干多赚钱,希望能供我上高中读大学,“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盼着我能有个好前程。
可上了初中之后,我似乎就一夜之间跌落尘埃,成绩顶多只能算是班级的中游。虽然才十来岁出头,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心里那个着急啊,唯一的担心就是自己的成绩上不去让父母失望。这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伞的孩子跑得快”。
这时候,我们班上的一个女同学走进了我的视野。
她叫刘红梅,是扶王村的人,也就是紧挨着我们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子,和我们村比起来,扶王村算得上中心地带。刘红梅人如其名,长得很漂亮不说,从开学考试到期中考试都是班上、甚至年级的第一,是老师同学们眼里当之无愧的好学生。
我的成绩差,主要就在英语上。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家位置偏远,家里也穷,从来没有接触过什么外语。而刘红梅则不同,家里离乡镇府不远,多少能接触到一些说外地话的人,对于外语也有点好处。刘红梅的母亲还是她们村上的老师,虽然只是教小学,但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上,肯定不是我的父母所能比拟的。
刘红梅的位置就在我的后面,我突然就福至心灵了,也根本没有考虑太多,直接就掉过头和她说了起来,嘴里还说得相当谦虚,说能不能拜你为师学习英语?
作为年级的尖子生,刘红梅骨子里的自信流露,很大方地答应今后帮我提高英语成绩。
从那以后,早晚自习、自修课这些自主安排的时间里,我都会主动向她请教,而她也确实从不保守,非常耐心地向我介绍自己的心得。
刘红梅还告诉我,她家里有一台,也有几盒英语磁带,还是她母亲在县里培训时买回来的。你的英语不好,主要就是听得少说得少,想要学好英语,最好能买一台收录机。
方法虽然找到了,但买一台收录机对我来说无异于势比登天。过了两个星期,刘红梅应该也看出了了我的窘况。
其实如果是大人,早就看得出来你的底子了,从衣服的穿着上,从平常从家里带到学校的菜食上都能看的出来。我们年龄都小,刘红梅还多花了点时间而已。
见我买有买收录机的可能,刘红梅就主动安慰我说:你别急,等放寒假了,我就把我家的收录机借给你,你花一个寒假的时间练习英语,肯定能有很大的进步。
果然,期末考试时,我的成绩稳步在提高,虽然离刘红梅还有一定距离,但向上发展的趋势已经露出来了。
而刘红梅也没有食言,放寒假的那天,主动约我去她家里玩,别的同学不知内情,黑以为我们在谈恋爱。
那年代的中学生早恋,不管是学校师生还是家长都深恶痛绝。
但我和刘红梅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大大方方有说有笑地离开学校,一路上互相说着这个学期来的学习经验,很快就到了她家。
虽然一路上聊得很开心,但真的到了她们家门口,我心里突然有点胆怯不敢进屋了。
刘红梅却爽朗对对我说:黄小关,我们是同学,你今天来是为了提高英语成绩的,只要我们心里没有杂念,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在她的鼓励下,我麻着头皮走进了她家。她父亲和我父亲一样,同样是个本分的农民,见女儿带着一个陌生男孩子回家,虽然脸上有点疑惑,但还是很热情地和我聊了几句。
得知我是刘红梅的同学时,她父亲更加热情了,还说要留我在家吃饭。
我不想太麻烦人家,自己来借收录机就有点忐忑了,哪里还能在你家吃饭呢?
刘红梅一边和她父亲说着要把收录机借给我的事,一边进了里屋,很快就搬出来一台黑色的双喇叭收录机放在我面前,同时还有好几个透明的塑料盒子,里面装的就是传说中的“磁带”。
刘红梅很详细地向我介绍怎么操作收录机,还拿出磁带在我面前演示了几遍,还拿着一副说是“空白”的磁带对我说:
如果你想要检验一下自己的口语发音,可以把这个空白磁带装上去,然后按下录音的按钮,到时候就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了。
整个过程里,他父亲都是笑吟吟地在一旁看着,并没有说任何不许外借之类的话。
看着我学着操作了几遍,也确认我熟练掌握了,刘红梅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学英语的神器借到手了,我心里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这时候,她父亲说要留我吃过饭再走的邀请更是不值一提,我便和她们父女告辞,扛着收录机就要回家。
她们父女俩挽留了几句,看我去意已决也就送我出了门。我走出去一段距离了,刘红梅还在背后大声说了一句:你不用急,这个寒假不用送回来,开学的时候带到学校就行。
我心里踌躇满志,抱着收录机一溜小跑朝家里的方向跑去。刚刚拐了个弯,离刘红梅家也就三四百米的样子吧,迎面走来一个女人,我一不留神差点撞到了她身上。
心里吓了老大一跳,并不是担心撞到别人,而是担心收录机摔到地上坏了咋办?
我还来不及要埋怨对方几句,人家就说话了:你这录音机从哪里来的?
我心里正冒火呢,便没好气地朝她说了句:你管我从哪里来的,关你屁事啊。
对方一听我说的这么冲,应该也是恼火了,指着我怀里的收录机说道:
这收录机我看着很眼熟,你又不是这个地方的人。快说你是哪里的,这收录机是不是你偷来的?
如果只是其它呵斥我几句,或许我也不至于生气,但被人当小偷,那可是农村人最大的侮辱,我当即就怒不可遏吼了起来:
这收录机是我自己的,你才是小偷,你全家才是小偷……
我这么一吼,陌生女人也生气了,大声朝我喊道:哪里来的野小子,年纪不大竟然谎话连篇,看我怎么收拾你。
她一边说,一边做出一副要动手抓我的样子。我心里却飞快转着念头:人家是大人,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于是,挟这收录机,一溜烟朝田埂上跑去,女人赶紧放下单车来追我,我俩就那么一前一后在田埂上追逐,女人还在后面大声招呼“有贼”。
我虽然才十几岁,但农村男孩子从小就漫山遍野乱跑,在田埂上跑得飞快,女人很快就被我远远拉下。
我回头一看,远处的她,不知道啥时候身边多了一个人影,仔细一认似乎就是刘红梅。
我心里这才忐忑地嘀咕起来:难不成那个不讲道理的女人,竟然是刘红梅的母亲?
既然想到了这一层,我更不敢逗留,直接从加快速度跑回了家。而刘红梅、乃至那个女人也不至于继续追赶我。
整个寒假期间,我几乎是足不出户地守着那台收录机,英语的学习也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开学那天,我把收录机还给刘红梅时,还真的遭到了她的一通埋怨:平常看你挺老实的,那天吃了什么爆仗顶撞我母亲?
我心里很不好意思,只好继续装糊涂,说什么不知者不罪之类的话,勉强把那件事给搪塞过去了。
有了刘红梅的帮助,我的成绩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到初三毕业时,我顺利考上了地区的师范学校,而刘红梅更是考上了省城的部属粮食中专。
三年中专毕业后,我回到了老家的母校当老师,而刘红梅则分配到了区里的粮站。因为隔得比较远,我们虽然还有点联系,但交集并不是太多。
我在乡中学的教师生涯平稳地发展着,但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粮站就开始每况愈下,刘红梅的工作显得很不稳定。
我虽然工作比较稳定,但那时农村老师的待遇并不高,虽然到了 20 来岁要成家的年龄,却一直没有照着对象。
91 年,突然有人向我介绍姑娘,还说自己已经和女孩通过气了,人家对你挺满意的,就是她的单位不好。
我心里马上就想到刘红梅,试着转弯抹角问了几句,果然就是她。
我和刘红梅见了面,媒人所做的“介绍”都显得那么多余,我们对彼此都非常满意,于是便到了见家长的程序。
我忐忑不安地跟着刘红梅回了家,主要就是回想起很多年前和她母亲闹得不愉快,要不是刘红梅温柔地安慰,我还真提不起勇气来。
果然,一进屋,刘红梅的母亲就一直盯着我看,弄得我心里更加惶恐起来。
刚刚落座,刘红梅就向她父母介绍我的情况来,刚要说我的名字时,她母亲突然站起来对我说道:
我认出你了,你就是那个黄小关吧,想不到这么多年不见,你终于还是撞倒我手里了。
我听了目瞪口呆,心里更是颤颤发抖。自己当年少不更事说话莽撞,如今天道轮回,终于还是没逃掉啊。
只见刘红梅母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当年你“偷”了我家的录音机,竟然还敢对我口出不逊,要不是你当时跑得快,我还真要找你算账呢。
十来年不见,你竟然前还来“偷”我的女儿,谁给你的勇气啊。
说到这里,正当我心里十五只吊桶大水七上八下时,她却“噗”地一声笑了出来:
好小子,当年你惹我生气,今天我也吓你一回,你和红梅的事我不参与,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这剧情真是跌宕起伏,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但后来的事就非常顺利了,我和刘红梅很快就确定了关系,92 年就结了婚。
婚后,我们夫妻彼此扶持,“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粮站彻底没落之后,我鼓励妻子主动辞职下海,自己开了一个粮油食品店,生意很快就火爆起来,妻子的收入甚至还远超于我。
而岳父岳母因为只有一个女儿,这些年来,我们夫妻也一直赡养着他们,一家人和睦而幸福地生活着,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故事告一段落啦!感兴趣的朋友们别光傻听呀,赶紧上来一起玩耍互动哟!聆听
目录
我以第一人称来创作故事,这些故事皆取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故而恳请大家切勿过度解读。
我叫陈敏军,70 年代出生在湖南衡阳艳峰寺下的一个小山村。我出生那会农村还是搞大集体,那时候有个说法,“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谁家的劳力多就能多挣工分,也就能多分到口粮。要是谁家人口多但出工的劳力少,那家人基本就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清晨,公鸡的打鸣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大人们早早地起床,简单洗漱后就扛起农具往地里赶。妇女们则在灶台前忙碌,生火做饭,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揉着惺忪的睡眼,帮忙添柴烧火。
春种时节,田野里一片繁忙。男人们赶着老牛,拉着犁铧,在土地上翻开一道道深深的沟垄。女人们则跟在后面,弯着腰,仔细地播撒着种子,额头上满是汗水。小孩们也不闲着,在田边跑来跑去,给大人们递水送饭。那时候的天空湛蓝,阳光洒在大地上,映照着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于是我刚满月,母亲就把我交给奶奶带着,她自己则跟着父亲去地里干活。但刚满月的孩子,久不久就要换尿片吃奶什么的。换尿片还算好,奶奶也是熟手,不至于感到为难,但只要我小嘴一瘪哭闹起来,奶奶就不得不抱着我急慌慌地去地里找我母亲。
我父亲是家里的独子,在他成家前,爷爷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那时的家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那破旧的土坯房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摇摇欲坠。土坯房的墙壁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裂缝,仿佛是岁月刻下的一道道伤痕。屋顶的茅草也已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甚至能看到天光。院子里的地面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好似一张脏兮兮的大花脸。
奶奶也是常年生病,面色蜡黄如陈旧的纸张,脸颊深深地凹陷下去,颧骨高高地凸起。她那单薄的身体消瘦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眼神总是透着疲惫与无力。
母亲过门后生下我,原本就贫寒的家,因为新生命的降临,负担愈发沉重。那时候,我家周围是一片荒凉的景象,稀稀拉拉的几棵老树在寒风中颤抖,枯黄的野草在屋前屋后肆意生长。那几棵老树的树皮干裂粗糙,枝桠干枯扭曲,像是被生活折磨得失去了生机。野草杂乱无章,有半人多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发出呜呜的哀鸣。
母亲面容憔悴却不失温柔,她那原本明亮如星的眼睛,因为生活的操劳而失去了光彩,眼窝深陷,眼角布满了细密的鱼尾纹。她的头发干枯毛糙,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银丝在其间若隐若现。粗糙的双手长满了老茧,关节粗大,却总是轻柔地抚摸着我,传递着无尽的温暖。而父亲,他身材高大却略显单薄,宽阔的肩膀仿佛被生活的重负压得有些弯曲,背也微微驼了起来。他那古铜色的脸上,皱纹过早地刻下了岁月的沧桑,像是一道道干涸的河床。
眼见得就是四张嘴吃饭,如果还是只有我父亲一个人出工的话,到时候只怕全家都得饿肚子,这就叫“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奶奶身体也不好,加上还是小脚女人,抱着我快走几回就喘不过气来。奶奶的小脚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身形摇晃,满脸涨得通红。还是那些邻居乡亲们看不过眼主动伸手抱一下,真是“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到后来,只要看到我奶奶抱着我在路上走,他们干脆就会主动接过去,然后把我送到地里我母亲的手上。
当时我们生产队有两个年纪大的老奶奶,虽然年纪比我奶奶还大不用出工,但她们身体比较结实。一个满脸皱纹却精神矍铄,眼睛里透着慈祥;另一个身材微胖,总是笑呵呵的,让人感到亲切。她们基本就负起了接送我吃奶的任务来。
这个情况持续了好多年,直到我五岁多快六岁的时候开始上学,邻居奶奶们才开始“撒手”不管我了。但父母一直教导我,今后长大了要是有了出息,一定不能忘记邻居们的恩德,毕竟“吃水不忘挖井人”。
麦收时节,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人们手持镰刀,弯着腰,一把一把地收割着麦子。打麦场上,脱粒机轰鸣作响,扬起的麦糠弥漫在空中。大家虽然辛苦,但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上学时,奶奶已经去世了,家里只有父母和我三个人。父母心里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就展现出不错的天赋,老师教的“a、o、e”那些拼音,我只要跟着读一遍就能有板有眼地写出来。
在一个安静的夏日夜晚,月光如水般洒落在宁静的小院里。小院的角落里,几株夜来香悄然绽放,散发出清幽的芬芳。地面上,月光与阴影交织,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中央的那张老旧木桌旁,桌上摆着一壶自家晾晒的凉茶,几只粗瓷大碗随意地放在一旁。父亲穿着那件洗得有些褪色的汗衫,坐在竹椅上,手里轻轻摇着一把蒲扇,扇面上修补的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他那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脸上,刻着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都仿佛藏着生活的艰辛与坚韧。此刻,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难得的放松与满足。
母亲则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她刚放下手中缝补的衣物,温柔的目光不时落在我身上。母亲的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碎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她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那笑容里饱含着对这个家的爱与关怀。
我坐在小凳子上,双手托着腮,仰望着夜空。星星在天上眨着眼,仿佛在和我诉说着神秘的故事。夜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驱散了白日的炎热。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着,父亲讲述着田间劳作的趣事,母亲轻声附和着,偶尔嗔怪父亲几句。我则兴奋地分享着学校里的点点滴滴,父母不时被我的话语逗得哈哈大笑。笑声在小院里回荡,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偶尔有一只飞蛾扑向桌上那盏昏暗的油灯,引得火苗轻轻晃动。有时还能听到几声犬吠,打破夜晚的宁静,真可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墙边的蛐蛐不知疲倦地吟唱着,为这温馨的画面增添了一份自然的和声。
在这个宁静的夏日夜晚,一家人就这样坐在院子里,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温馨,时光仿佛也变得格外温柔,将这份美好深深地印刻在记忆的深处。
多少个夜晚,我们一家人坐在坪里乘凉的时候,父亲会摸着我的头非常欣慰地说:想不到我家这薄田里,也能长出好苗子来,将来一定要有出息。
在父母这样的叮嘱中,我慢慢长大,小学毕业时,我以学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乡中学。这时候,已经包产到户,家里的条件也有所改善,父母更是埋头苦干多赚钱,希望能供我上高中读大学,“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盼着我能有个好前程。
可上了初中之后,我似乎就一夜之间跌落尘埃,成绩顶多只能算是班级的中游。虽然才十来岁出头,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心里那个着急啊,唯一的担心就是自己的成绩上不去让父母失望。这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伞的孩子跑得快”。
这时候,我们班上的一个女同学走进了我的视野。
她叫刘红梅,是扶王村的人,也就是紧挨着我们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子,和我们村比起来,扶王村算得上中心地带。刘红梅人如其名,长得很漂亮不说,从开学考试到期中考试都是班上、甚至年级的第一,是老师同学们眼里当之无愧的好学生。
我的成绩差,主要就在英语上。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家位置偏远,家里也穷,从来没有接触过什么外语。而刘红梅则不同,家里离乡镇府不远,多少能接触到一些说外地话的人,对于外语也有点好处。刘红梅的母亲还是她们村上的老师,虽然只是教小学,但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上,肯定不是我的父母所能比拟的。
刘红梅的位置就在我的后面,我突然就福至心灵了,也根本没有考虑太多,直接就掉过头和她说了起来,嘴里还说得相当谦虚,说能不能拜你为师学习英语?
作为年级的尖子生,刘红梅骨子里的自信流露,很大方地答应今后帮我提高英语成绩。
从那以后,早晚自习、自修课这些自主安排的时间里,我都会主动向她请教,而她也确实从不保守,非常耐心地向我介绍自己的心得。
刘红梅还告诉我,她家里有一台,也有几盒英语磁带,还是她母亲在县里培训时买回来的。你的英语不好,主要就是听得少说得少,想要学好英语,最好能买一台收录机。
方法虽然找到了,但买一台收录机对我来说无异于势比登天。过了两个星期,刘红梅应该也看出了了我的窘况。
其实如果是大人,早就看得出来你的底子了,从衣服的穿着上,从平常从家里带到学校的菜食上都能看的出来。我们年龄都小,刘红梅还多花了点时间而已。
见我买有买收录机的可能,刘红梅就主动安慰我说:你别急,等放寒假了,我就把我家的收录机借给你,你花一个寒假的时间练习英语,肯定能有很大的进步。
果然,期末考试时,我的成绩稳步在提高,虽然离刘红梅还有一定距离,但向上发展的趋势已经露出来了。
而刘红梅也没有食言,放寒假的那天,主动约我去她家里玩,别的同学不知内情,黑以为我们在谈恋爱。
那年代的中学生早恋,不管是学校师生还是家长都深恶痛绝。
但我和刘红梅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大大方方有说有笑地离开学校,一路上互相说着这个学期来的学习经验,很快就到了她家。
虽然一路上聊得很开心,但真的到了她们家门口,我心里突然有点胆怯不敢进屋了。
刘红梅却爽朗对对我说:黄小关,我们是同学,你今天来是为了提高英语成绩的,只要我们心里没有杂念,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在她的鼓励下,我麻着头皮走进了她家。她父亲和我父亲一样,同样是个本分的农民,见女儿带着一个陌生男孩子回家,虽然脸上有点疑惑,但还是很热情地和我聊了几句。
得知我是刘红梅的同学时,她父亲更加热情了,还说要留我在家吃饭。
我不想太麻烦人家,自己来借收录机就有点忐忑了,哪里还能在你家吃饭呢?
刘红梅一边和她父亲说着要把收录机借给我的事,一边进了里屋,很快就搬出来一台黑色的双喇叭收录机放在我面前,同时还有好几个透明的塑料盒子,里面装的就是传说中的“磁带”。
刘红梅很详细地向我介绍怎么操作收录机,还拿出磁带在我面前演示了几遍,还拿着一副说是“空白”的磁带对我说:
如果你想要检验一下自己的口语发音,可以把这个空白磁带装上去,然后按下录音的按钮,到时候就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了。
整个过程里,他父亲都是笑吟吟地在一旁看着,并没有说任何不许外借之类的话。
看着我学着操作了几遍,也确认我熟练掌握了,刘红梅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学英语的神器借到手了,我心里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这时候,她父亲说要留我吃过饭再走的邀请更是不值一提,我便和她们父女告辞,扛着收录机就要回家。
她们父女俩挽留了几句,看我去意已决也就送我出了门。我走出去一段距离了,刘红梅还在背后大声说了一句:你不用急,这个寒假不用送回来,开学的时候带到学校就行。
我心里踌躇满志,抱着收录机一溜小跑朝家里的方向跑去。刚刚拐了个弯,离刘红梅家也就三四百米的样子吧,迎面走来一个女人,我一不留神差点撞到了她身上。
心里吓了老大一跳,并不是担心撞到别人,而是担心收录机摔到地上坏了咋办?
我还来不及要埋怨对方几句,人家就说话了:你这录音机从哪里来的?
我心里正冒火呢,便没好气地朝她说了句:你管我从哪里来的,关你屁事啊。
对方一听我说的这么冲,应该也是恼火了,指着我怀里的收录机说道:
这收录机我看着很眼熟,你又不是这个地方的人。快说你是哪里的,这收录机是不是你偷来的?
如果只是其它呵斥我几句,或许我也不至于生气,但被人当小偷,那可是农村人最大的侮辱,我当即就怒不可遏吼了起来:
这收录机是我自己的,你才是小偷,你全家才是小偷……
我这么一吼,陌生女人也生气了,大声朝我喊道:哪里来的野小子,年纪不大竟然谎话连篇,看我怎么收拾你。
她一边说,一边做出一副要动手抓我的样子。我心里却飞快转着念头:人家是大人,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于是,挟这收录机,一溜烟朝田埂上跑去,女人赶紧放下单车来追我,我俩就那么一前一后在田埂上追逐,女人还在后面大声招呼“有贼”。
我虽然才十几岁,但农村男孩子从小就漫山遍野乱跑,在田埂上跑得飞快,女人很快就被我远远拉下。
我回头一看,远处的她,不知道啥时候身边多了一个人影,仔细一认似乎就是刘红梅。
我心里这才忐忑地嘀咕起来:难不成那个不讲道理的女人,竟然是刘红梅的母亲?
既然想到了这一层,我更不敢逗留,直接从加快速度跑回了家。而刘红梅、乃至那个女人也不至于继续追赶我。
整个寒假期间,我几乎是足不出户地守着那台收录机,英语的学习也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开学那天,我把收录机还给刘红梅时,还真的遭到了她的一通埋怨:平常看你挺老实的,那天吃了什么爆仗顶撞我母亲?
我心里很不好意思,只好继续装糊涂,说什么不知者不罪之类的话,勉强把那件事给搪塞过去了。
有了刘红梅的帮助,我的成绩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到初三毕业时,我顺利考上了地区的师范学校,而刘红梅更是考上了省城的部属粮食中专。
三年中专毕业后,我回到了老家的母校当老师,而刘红梅则分配到了区里的粮站。因为隔得比较远,我们虽然还有点联系,但交集并不是太多。
我在乡中学的教师生涯平稳地发展着,但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粮站就开始每况愈下,刘红梅的工作显得很不稳定。
我虽然工作比较稳定,但那时农村老师的待遇并不高,虽然到了 20 来岁要成家的年龄,却一直没有照着对象。
91 年,突然有人向我介绍姑娘,还说自己已经和女孩通过气了,人家对你挺满意的,就是她的单位不好。
我心里马上就想到刘红梅,试着转弯抹角问了几句,果然就是她。
我和刘红梅见了面,媒人所做的“介绍”都显得那么多余,我们对彼此都非常满意,于是便到了见家长的程序。
我忐忑不安地跟着刘红梅回了家,主要就是回想起很多年前和她母亲闹得不愉快,要不是刘红梅温柔地安慰,我还真提不起勇气来。
果然,一进屋,刘红梅的母亲就一直盯着我看,弄得我心里更加惶恐起来。
刚刚落座,刘红梅就向她父母介绍我的情况来,刚要说我的名字时,她母亲突然站起来对我说道:
我认出你了,你就是那个黄小关吧,想不到这么多年不见,你终于还是撞倒我手里了。
我听了目瞪口呆,心里更是颤颤发抖。自己当年少不更事说话莽撞,如今天道轮回,终于还是没逃掉啊。
只见刘红梅母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当年你“偷”了我家的录音机,竟然还敢对我口出不逊,要不是你当时跑得快,我还真要找你算账呢。
十来年不见,你竟然前还来“偷”我的女儿,谁给你的勇气啊。
说到这里,正当我心里十五只吊桶大水七上八下时,她却“噗”地一声笑了出来:
好小子,当年你惹我生气,今天我也吓你一回,你和红梅的事我不参与,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这剧情真是跌宕起伏,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但后来的事就非常顺利了,我和刘红梅很快就确定了关系,92 年就结了婚。
婚后,我们夫妻彼此扶持,“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粮站彻底没落之后,我鼓励妻子主动辞职下海,自己开了一个粮油食品店,生意很快就火爆起来,妻子的收入甚至还远超于我。
而岳父岳母因为只有一个女儿,这些年来,我们夫妻也一直赡养着他们,一家人和睦而幸福地生活着,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故事告一段落啦!感兴趣的朋友们别光傻听呀,赶紧上来一起玩耍互动哟!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