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成立,如何让政策红利落地生根?

本文转自掌上盲图,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成立,如何让政策红利落地生根? 20250217,央广网北京2月1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近期,中小学已经陆续迎来开学,校园里再度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朝气。与此同时,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也同样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长的期待,他们就是特殊教育领域的学生们。


近日,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成立,拓展学段服务、扩大服务对象……未来,如何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地生根?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是山西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培智类学校,下周学校即将开学,校长要王芳告诉记者,该校的学生60%都是智力障碍,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开设了特奥运动、工艺品制作、国学诵读、绘本阅读等特色课程。


要王芳:*为我们提供政策、经费、人员保障,依托杏花岭区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建设资源教室,扩大特殊教育服务对象,推进融合教育。计划在9月份开办单独招收孤独症学生的班级,开展全支持教育教学试点班。


这个春季学期,不少特殊教育学校都在通过开展特色课程,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体验。


江西抚州崇仁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吴君梅:今年我们学校也增设了听障、视障教学以及康复训练室等多功能教室,这些设施是专门为特殊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的,确保他们能在多样化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这些新增的设施,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然而,特殊教育目前仍面临诸多难题。


吴君梅: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工作压力大,这导致我们这里的教师流动性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这一领域。


谈及特殊教育师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陈莲俊感触颇深。


陈莲俊: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全国来说能够培养专业特殊教育人才的这样子的师范院校可能不足100所,全国有91万在校的特殊儿童,这个师生比的差异是很大的。


最近,对于特殊教育从业者来说,迎来了好消息。日前教育部公布的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而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正是此次实验区之一。据了解,此次实验区的任务主要包括:拓展特殊教育学段服务以及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对孤独症儿童、多重残疾儿童、学习障碍儿童等特殊需要儿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试点工作等。


在陈莲俊看来,此次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主要要回应新时期下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些新问题,新的挑战,通过这些实验区来带动我国特殊教育的齐头并进。


陈莲俊:比如说像拓展特殊教育的学段,特别指的是向学前段和向我们的高中学段去发展。一方面是从我们的学前段开始,其实这些孩子可能就没有机会去入学,另外,我们所统计的特殊儿童在校人数,大部分是集中在我们的小学阶段,越到初中可能这些孩子的学业挑战会越来越大,他们会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越来越少。而在这一次在实验区里,就可以根据实地的情况,可以在这方面给予一些机制、经费、人员的支持。


在陈莲俊看来,这一次,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中提到扩大服务特殊教育服务对象,也是一大亮点。


陈莲俊:以前大家觉得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就是我们残疾儿童,把特殊教育等同于残疾儿童教育,这次实验区,我们的建设目标里面也是特别提出了要考虑我们的孤独症儿童、多重残疾儿童和学习障碍儿童,这其实也是关注到了不同儿童的教育学习需求,让他们被看见,他们的特殊需要被教育系统所了解。


这次实验区建设也提到了要加大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配备力度。


陈莲俊:我们也在积极和普通学校,尤其是开设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的这些学校合作,为他们现有的师资提供相应的在职在岗的后续培训,帮助这些老师更快地去了解那些在融合教育情境中的特殊儿童,给予他们一些支持。


安徽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陶康认为,让学生们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连续且适宜的教育支持,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


陶康:扩大服务对象能使更多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受益,促进教育公平,也有利于特教学校整合资源、提升专业能力,为各类特殊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整体发展。


此外,这次实验区建设中也将探索融合教育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强化特殊教育质量建设,同时积极推进特殊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特殊儿童不能够排除在数字化之外,过去我们没有数字化的这些工具,那么,工具本身对特殊儿童来说,可能相对比较单一,如今,数字化呈现能够更加鲜活。


那么,特殊教育的数智化工作该如何开展?陈莲俊认为,从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陈莲俊:比如说,我们的孤独症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视觉化的提示,因为他们是以图像记忆为优势,文字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可以在进行一定的科学评估之后,利用大数据、数字化处理,可以知道这个孩子的学习风格是怎么样的,为他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料,或者说,可以给他相应的老师、家长提供建议。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一直多措并举推进特殊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去年12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特殊教育版块正式上线,同月,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启动建设。那么,政策红利如何从“纸上”落地生根?陈莲俊认为除了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支持体系,让这一特殊群体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陈莲俊:特殊儿童不仅是进入教育体系时需要有支持,其实,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他都需要不同的支持。有些问题可能老师就能帮他解决,有些问题则是需要一些专业会诊,在特殊教育系统里面,我们也是希望逐步建成网络体系,使得更多的老师能够逐渐转变观念,让他们感受到,在普通班级里面有这样一个孩子,并不会是很大的挑战。


特殊教育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设立,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未来,如何让学生们共享教育“阳光”?


储朝晖:希望特殊教育可以更多地去关注、去解决个体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特殊需求,需要更多地关注细节,因为具体到每一个特殊儿童,他的情况可能并不一样,这也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更多的资金。

发表于:2025-02-17 15:52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